ZAKER 南京特约评论员 王钟的
这两日,我国中东部地区普降大雪,在许多人为久违的降雪欢呼雀跃时,也有人因降雪遭受了不期而至的 " 灭顶之灾 "。在安徽合肥,多个公交车站台牌被雪压倒,已致一人死亡,20 多人受伤。
别人眼里的瑞雪兆丰年,对受害者及其家庭而言,却是白茫茫一片的悲痛。公交车站台牌被大雪压垮,并非一场不需要检讨的意外。
目前有关部门并没有发布详细的事故调查结果,断言公交车站台牌是否存在质量问题为时尚早。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多个公交车站台牌被压倒,跟车站设计与建造过程中,对极端性天气估计不足存在一定联系。
诚然,大雪不是天天都下的,然而,对于公共设施的安全考虑,必须持以 " 不怕一万、只怕万一 " 的谨慎。不能因为一年只下几回甚至一回雪,就不考虑下雪时台牌额外的承压。种种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公共设施安全缺乏冗余量,总有一场 " 百年一遇 "" 千年一遇 " 的极端情况无情地打脸。
墨菲定律告诉人们,担心出错的事往往总会出错。人类对自身安全的防控,正是基于将出错可能性减小到最小程度的努力。如果明明能对安全漏洞有事先的估计,却因为懈怠和侥幸心理拒不作为,意外就不再是意外,而是缺乏责任的问题。
让人难以原谅的是,合肥并非极少下雪的城市,湿润的气候加上偏北的地理位置,至少决定了合肥属于南方城市中降雪较多的。而在这两天的暴雪中,合肥在许多方面都表现得手忙脚乱,实属不应该。
据报道,合肥公交集团已对全市公交站牌,特别是六条公交专用道站牌进行拉网式排查,及时加固。事故发生后的临时应对措施,当然很有必要。但是,血的教训,更应该推动有关部门举一反三,提高公共设施的安全冗余量,让安全经得起 " 极端 " 的考验。
作者为中国青年报评论员
(编辑 余爽)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