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姜振军 文 / 摄)" 一打风调雨顺,二打国泰民安,三打五谷丰登,四打六畜兴旺,五打万事大吉、六打天下太平 … … "2 月 4 日是农历立春,在盐城市阜宁县庙湾古城广场上,人山人海,笑声不断,当地文化部门精心挖掘编排的第三届民俗庆典 " 打春牛 " 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在这里热闹上演。现代快报记者现场了解到,在阜宁县当地农村流传千百年的春祭仪式被搬上了现代舞台,让十里八乡的群众大饱眼福。
今年的立春 " 打春牛 ",具体有五个部分:庙湾演兵、出会迎春、祈福鞭春、接福庆春、踩街闹春。据介绍,1934 年的《阜宁县新志》记载,阜宁人每年在立春时节都有一个习俗叫做 " 打春牛 ",全县人民一起见证鞭打春牛活动,以祈祷风调雨顺,粮食丰收。
在 " 打春牛 " 展演现场,数百位市民轮番上场,舞龙舞狮、挑花担、跳河蚌舞 …… 鞭春牛是最重要的仪式之一,在执礼官的主持下,古代县官们带着乡民围绕春牛,执鞭打牛,台下观众纷纷叫好。礼毕,演员们把春牛肚子里的阜宁大糕、糖果分撒给台下观众,祈福大家步步登高,都有一个好彩头。
古代的阜宁县,在立春这一天的热闹程度,甚至可以和元宵节媲美。阜宁县文化馆副馆长许红雁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清代编印的《春牛经》记载,每年的 " 春牛 ",要根据当年的立春时间,在牛的不同部位,涂上不同的颜色,以表达每一年不同的寓意。" 根据天干地支纪年法,今年的春牛和去年的春牛是不一样的,根据传统的规矩,今年的春牛是红头、红角、红耳、白身、红腹、红尾、青腿、红蹄,今年牛的尾巴是向右摆的。"
近年来,阜宁县对以 " 牛歌、打春牛 " 等农耕文化进行抢救性挖掘、传承和创新,着力打造 " 牛文化 " 品牌,从 2009 年开始,连续五年举办牛歌大赛。阜宁被文化部授予 "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牛歌之乡 "。如今,牛歌是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并为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做足准备。
(编辑 刘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