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徐岑 胡玉梅 / 文 吉星 / 摄) 东山再起、淝水之战、旧时王谢堂前燕 …… 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语句,指向了同一个名人——谢安。
△谢安行书《中郎帖》
2 月 6 日到 3 月 5 日,南京博物院 " 养心殿 " 内迎来一个重量级 " 嘉宾 ",宋摹谢安行书中郎帖页。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这件从紫禁城内来到南京的帖页,至少 3 年没有展出了。而此次在南京展出 1 个月后,又将回到故宫博物院的库房里修养 3 年。所以,南京的小伙伴们千万别错过这次珍贵的机会。
40 岁东山再起 就立下淝水之战的千古传奇
谢安是谁?用现在的话来说,这就是一位高富帅。唐朝刘禹锡的著名诗句 "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其中的 " 谢 ",指的就是谢安的家族。谢安出生在东晋有权有势的家族,他本人也很有才,但偏偏追求诗与远方。每次朝廷征召他,他都谎称自己生病了,不愿意去做官。为了躲避世俗,谢安干脆隐居到了会稽的东山上,整天和友人吟诗作对,过着神仙般的日子。而他的朋友,就包括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
一直 " 任性 " 到 40 岁,朝廷里已经没什么谢家的人,谢安才从东山出来做官,因此有 " 东山再起 " 的典故。到 66 岁去世,谢安虽然只做了 20 多年的官,但是却发生了很多历史留名的事件。比如,淝水之战。
故宫博物院书画部书法组王喆介绍,当时前秦统帅符坚统帅了 80 多万军队,号称百万军队,来灭晋。而东晋的军队只有 8 万人。但是,两军在淝水交战时,凭借谢安的智慧,最终东晋打败了前秦。这也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帖上,谢安表达了浓浓的哀伤
谢安本身就充满神奇色彩,而他的书法作品也很出色。据说,他曾经向自己的好友王羲之学习行书。此次在南博展出的《中郎帖》,虽然只有 60 多个字,但是却非常珍贵。
细细读来,上面写着:" 八月五日告渊、朗、廓、攸、靖、玄、允等,何图酷祸暴集,中郎奄至逝没。哀痛崩恸,五情破裂,不自堪忍,痛当奈何!当复奈何!汝等哀慕断绝,号啕深至,岂可为心 ……" 王喆对现代快报记者介绍说,这幅作品其实是一封报丧书信,告诉了收信人中郎突然去世的消息,同时表达了自己内心痛苦不堪、难以忍受的情感。
那这封信是谢安的笔迹吗?王喆说,其实真迹早已不在,故宫珍藏的这幅作品是宋朝皇帝赵构让御书院中的大臣临摹的,因为帖上的一块方印透露了玄机。" 册页左侧印着‘德寿’玺印,这是南宋皇帝宋高宗的印。高宗赵构退位后就住在德寿殿。" 王喆表示,从纸、墨等判断,也可以确认它是南宋绍兴御书院中人临摹的古帖。
为什么要临摹一封报丧信?王喆解释,在南宋,由于高宗以来历代皇帝对二王及晋人书的嗜好,上行下效,使南宋书风充满古雅萧散的气质。这件作品从技法上来看,行笔圆转流畅,笔法纯熟,充满了晋人之风。
虽然不是谢安的真迹,但是也非常珍贵。" 因为年代久远,从宋朝流传下来的东西,已经非常难得了。" 王喆表示,在故宫博物院,宋元及以前的作品,只要品相没有太大的缺损,都会被列为一级藏品,也就是大家说的国宝级。而且,目前故宫博物院关于谢安的作品,只有这一件。
太珍贵,只展一个月," 休养 " 三年
这件国宝和乾隆爷还有关系。《石渠宝笈》是 " 收藏狂魔 " 乾隆帝起开始编著的文献,著录了清廷内府所藏历代书画藏品。谢安的行书《中郎帖》也是由内务府收购来的,被收录在《石渠宝笈》上。
△弘历行书临王羲之杂帖册
" 王羲之、谢安都和南京有关。在夫子庙一带,还有乌衣巷。而乾隆皇帝特别喜欢王羲之的字,还临摹了王羲之的杂书帖,所以,这次大展,特别申请了谢安的《中郎帖》。" 南京博物院博士、《走进养心殿》大展策展人卢小慧对现代快报记者介绍,这次展览,两件作品和江苏有一定关系,一件是《弘历行书临王羲之杂书帖》,另一件就是谢安的行书《中郎帖》。为了确保它的安全,南博典藏部的专家每天都会去查看它的状态,以及小环境。
" 至少有 3 年没展出了,这次展出 1 个月后,就要入库休眠,又要至少 3 年。" 王喆表示,《中郎帖》在故宫也不怎么展出,这次来南京,南京的观众真的是饱大眼福了。而且,就在这展览的一个月中,要求也很高。" 要对展厅的展具、温度、湿度进行考察。此外,摆放时,还要保障文物的安全。" 他举例,比如温度必须保持在 18 到 24 ℃,湿度维持在 45% 到 55% 左右。展柜里也会有仪器,定时检查温湿度。
(编辑 王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