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王晓宇 通讯员 夏兴俭)2 月 5 日下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内,历时 4 小时 15 分钟,来自连云港灌云县文广体局职工孙晓建的造血干细胞采集终于结束,随后带着孙晓建体温的 208 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被紧急送往河北,为一名 8 岁女孩送去了新生。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在孙晓建身上发生了一件非常罕见的事情,他曾与三名不同患者配型成功,后因前两个患者自身原因没能成功捐献,这一次,孙晓建终于捐献成功。
三次与不同患者配型成功
孙晓建是灌云县文广体局的一名职工,2006 年 4 月,孙晓建在一次义务献血时,得知捐献造血干细胞可以挽救血液病患者的生命,他二话没说便报了名,同时留下了血液样本,成为中华骨髓库的志愿者。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孙晓建没然在 2012 年 10 月、2016 年 8 月和 2017 年 10 月三次分别与不同患者配型成功的经历。中华骨髓库江苏分库副主任吴非介绍:三次与患者都通过高分辨配型且完全相合,这在全国都很罕见,不同的是,前两次都是因为患者自身身体原因没能成功捐献。在第三次配型成功后,得知可以进行捐献干细胞,孙晓建心里很开心。
" 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是一项挽救他人生命、造福社会的人道主义行为,每个人都应该有一颗向善的心。" 孙晓建说,当自己看到坚持义务献血 22 年的 " 农民工献血状元 "、全国道德模范陈余春和桑静雨、茆艳凤、孙浩青等灌云县志愿者爱心献髓的故事时,自己的内心充满了正能量,所以当自己能够帮助别人时,赶到非常欣喜,自然义不容辞选择去帮助。
捐献前他为陌生受助女孩写贺卡
1 月 31 日下午,孙晓建从灌云启程,赶到南京,入住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在各项身体检查合格后,打起了 " 动员剂 ",为捐献造血干细胞做准备。
得知自己捐出的干细胞将帮助一名 8 岁女孩,细心的孙晓建不顾打了动员剂后全身的酸胀感,精心的为那位陌生女孩准备了一份小礼物,写了一张贺卡,贺卡上写满了殷殷的祝福和期盼。
2 月 5 日下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2 号楼 8 楼血液科,历时 4 小时 15 分钟的造血干细胞采集终于结束,此举也使得灌云县文广体局职工孙晓建成为江苏省第 629 例、连云港市第 17 例、灌云县第 5 例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
随后,等候在这里的河北移植医院两名医生立即护送 208 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搭乘当天的高铁返回,为那名 8 岁患有白血病的女孩实施移植手术,为孩子送去新生 …… 与移植医院医生一同来到南京的,还有那位年轻母亲的感恩信。
读完这位母亲的信,孙晓建说自己感觉心里很温暖,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自己捐出去的不仅仅是一袋血,更是一个希望。
灌云县红十字会副会长赵兴荣介绍,捐献造血干细胞是一项挽救生命的爱心工程,需要全社会的理解、支持与配合。同时也呼吁广大青年能向孙晓建学习,积极参与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行列中,为这项造福社会、造福人类的事业添砖加瓦。
(编辑 高霞)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