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朱鲸润)吃一碗馄饨,再为陌生的贫困人士储一碗馄饨,你愿意吗?在无锡北大街街道丽新路社区有一家馄饨店 " 暖宅味道 ",市民可以在这里品尝馄饨,也可以额外再支付一碗的费用,为囊中羞涩的人存一碗馄饨。这里的 " 员工 " 没有工资,开业半年来只放过一天假,但还是有人自愿加入到这里工作。近日,现代快报记者走进 " 暖宅味道 " 学习包馄饨,寻找藏在这里的深情年味儿。
△现代快报记者(中)在店里学习包馄饨 社区供图
小小馄饨暖胃又暖心
去年 8 月 9 日,位于丽新路上三棉新村 35 号附近的 " 暖宅味道 " 正式对外开放。市民在这里吃馄饨后,也可以额外再买一碗存在爱心墙上,日后供弱势群体享用。开业首日,这样的爱心理念受到不少食客欣赏,大家纷纷前来付费品尝,当天存储 120 碗 " 爱心馄饨 ",小店开业正值九寨沟地震,所以当天还为九寨沟捐款 562 元。
△热心人士捐赠的馄饨会记录在爱心墙上 朱鲸润摄
" 暖宅味道 " 的创始人之一陆琴芬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暖宅味道的创意来自丽新路社区党总支书记林水芳," 当时林书记找我们商量,想要开一家爱心馄饨店,帮助贫困人士。听说是做好事,我就拉着老公一起过来了。" 陆琴芬的老公王伊人是店里的大厨,所有美味都出自他的双手。
传递爱心也收获温暖
" 每天五点钟我就要去菜场买菜,六点前要到店里,把骨头汤熬起来。" 王伊人年轻时候学过厨师,烧得一手好菜,很多老板想请他去掌厨,他不乐意。社区里喊他来帮助开公益馄饨店,没有工资没有假期,他倒是乐呵呵来了。王伊人介绍,店里现在有八个人轮班,大家都是志愿者,他负责调馅料,别的志愿者阿姨包馄饨。
△店里的员工均是志愿者 朱鲸润摄
" 拿这根小木棒将肉馅刮到皮子上,再皮子上沾点水,轻轻一捏,馄饨就成形啦!" 在志愿者崔阿姨的指导下,记者也包起了馄饨,但是跟熟手阿姨们的巧手完全不能比。据了解,除了出门办活动之外,小店这半年来只因为停水放假过一天。
△食客在店里点馄饨 朱鲸润摄
61 岁的独居老人金龙海是馄饨店的常客,金师傅说在他生病不能起床做饭时,是店里志愿者们将馄饨端到了他床边。等他身体好些时,金龙海也来到馄饨店里捐了馄饨。还有很多路人经过这里吃馄饨,知道店里的公益性质之后,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现在店里最年轻的志愿者 37 岁的小章,就是由食客变成了 " 员工 "。
多来尝尝就是支持
△店里公示的详细收支表 朱鲸润摄
在 " 暖宅味道 " 的店里公示了一份 2017 年的详细收支表,上面显示从 2017 年 8 月 9 日开始营业到当年 12 月底,营业额为 24611 元,减去房租、水电成本利润为 3045 元。累计捐赠为 8686 元,爱心结余为 2316 元。林水芳介绍,去年共送出 600 多碗免费馄饨。 按照计划,社区里有 11 位生活困难居民可获得免费的馄饨,不过他们并不是每天都来,还有一些路过的贫困人士也可以享用免费馄饨,店里还会经常搞活动将馄饨送到敬老院里给老人们享用。 如今除了馄饨,店里还设置有免费的爱心粥,每天熬制一锅,有需求的居民可以前来领取。
△爱心馄饨暖胃又暖心 社区供图
" 快过年了,大年夜中午打算邀请社区里的孤老、独居、空巢还有困难低收入老人一起吃桌团圆饭。" 林水芳介绍,新的一年里店里的生意跟刚开业时候比差了不少,每天只能卖出四五碗左右,但实际上每天需要卖出 20 碗馄饨才是比较合理的经营状态。" 目前,我们已经在自我造血,开通了外卖服务,也积极联系了一些单位食堂。" 林水芳说,不管怎样,暖宅味道都要在新的一年里想办法坚持下去。" 不过,我们也希望大家不要带着压力来吃馄饨,不用每次来吃馄饨就捐馄饨,多来品尝就是支持!"
△大雪天,志愿者去给独居老人送馄饨 社区供图
(编辑 周冬梅)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