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张开虎 谈翩翩 记者 王晓宇 )" 金鸡辞旧岁,瑞狗旺财来,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们,我给大伙拜年了,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笑口常开,福如东海 ……" 大年初一上午 10 点,连云港市东海县黄川镇黄川村农民春节联欢会随着 14 岁的小持人王梓煜的开场白,拉开了帷幕。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这是当地村民连续自办的第 20 个 " 村晚 " 了。
" 下面,请欣赏由村民吴燕等人为大伙带来的舞蹈《红红的对联火火的歌》!" 王梓煜的话音刚落,台下 10 名 " 大妈级 " 的村民身穿红色的服装,手持红色的手绢兴高采烈地走上舞台。伴随着音乐响起,一个个有节奏地扭了起来,脸上洋溢着欢笑。" 好!"" 不错 "…… 台下随即响起了一片掌声和赞许声。
" 俺们自己的‘村晚’,我一年都没错过。" 人群中,56 岁的村民李祖霞说。早在 1998 年,该村共产党员、28 岁的文艺爱好者黄业江自费买了台录音机,大年初二在村中举办了第一届的村晚。" 当时没有舞台 , 没有节目单 , 就是邀请村中的十几个文艺者在村头围着录音机唱歌给村民们听 , 时间不受限。" 谈起第一届村晚,黄业江评价 " 一点都不正规 "。
但就是这么糙的节目 , 依然吸引了全村几百人前来观看,这也坚定了黄业江继续办 " 村晚 " 的信心。在以后的几年间,为让 " 村晚 " 显得 " 正规 ", 黄业江先后自费购买了话筒、功放、录像机、电脑、调音台、音箱、演出道具等。没有舞台,他就用 4 个挂车拼装出舞台 , 再找来一个拉板车斜靠在舞台上当梯子。就这样,拥有 2000 多口人的黄川村 " 的村晚 " 一唱就是 20 年。
" 中国的歌儿美美美 , 唱了一辈又一辈 , 插上翅膀她能飞 , 掺在酒里让你醉 "。舞台上,由村民自编自导的广场舞《中国歌最美》正在精彩上演,尽管上台表演的村民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动作也不标准,但讲的是身边事,演的是身边人,唱的是心中歌,赞美的是新时代、新农村日新月异的幸福生活,赢得观众不时拍手叫好。" 以前村里春节期间没啥娱乐活动 , 基本都是打牌赌钱 , 自从办了‘村晚’后 , 村里打牌的人少多了 , 村里也热闹了许多 , 过年的氛围更浓了。" 在现场观看演出的村党支部书记孙红杰,谈起 20 年来村民们精神面貌变化时说到。
" 村晚 " 的精彩上演 , 不仅改变着黄川村的乡风民风 , 也带动了当地村民的经济发展。该村由当初不足 10 台的运输车辆,到如今达到 200 多台,成为全镇 " 运输第一村 ",每台车年收入突破 10 万元。拥有 6 台运输车的村民赵家有说," 现在大伙都忙着发家致富了,玩的少了。这不,看完‘村晚’,下午俺就要带领车队送货到海南。"
" 村晚铁粉 "63 岁的夏德玉老人在看完近 3 小时的演出后,赞不绝口地说:" 谁说农村泥腿子搞不好文艺 ? 咱们村的这场不比城里的差。" 由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 , 满溢着农家风情、乡村记忆 , 让人对这台 " 村晚 " 和台上的 " 民星 " 刮目相看。" 今年我们家孙女就因为节目不过硬,被刷了下来,没有上台演出。明年一定叫她好好练,争取上一次。" 在台下,夏德玉遗憾地说。
" ‘村晚’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好平台,还能聚拢人心、增进乡情,为乡村振兴凝聚文化的力量。这样的春晚,我还要一年一年坚持办下去。 " 在现场,忙里忙外的黄业江说,从 1998 年组织第一届黄川村 " 村晚 " 开始 , 每年年初一或者初二 , 黄业江都会如约为十里八乡的乡亲们办一场联欢会 , 请村民们上台表演 , 讲述村民自己的故事。20 年间 , 黄业江 " 导演 " 的 " 村晚 " 参与演员从 10 人发展到 90 人 , 观众从 100 多人达到高峰时的 4000 多人 , 黄川村 " 村晚 " 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文化名片 , 也成了当地农民过年喜庆气氛的 " 标配 "。
(编辑 魏如飞)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