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潘琳娜 记者 蔡梦莹 文 / 摄)" 这是我的父亲李高山, 他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 ,也是南京保卫战抗战老兵 ……"3 月 4 日,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以下简称 " 江东门纪念馆 ")内,已故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高山之子李真铭接下 " 接力棒 " 做志愿者,讲述父亲 81 年前的亲身经历。在 "3.5 学雷锋日 " 前夕,紫金草学雷锋志愿服务队 2018 年新招募志愿者上岗仪式暨 "3.5 学雷锋日 " 志愿者服务活动举行。江苏省社科院研究员王卫星,已故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南京保卫战老兵李高山之子李真铭,媒体人蔡军等代表新招募志愿者接受上岗证书。
已故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之子接力
△李真铭正在准备讲解
" 我叫李真铭,今年 62 岁, 这是我父亲李高山 ……" 在南京大屠杀史实展的序厅,李真铭站在这面截至 2017 年 9 月 30 日登记在册的 100 位在世幸存者灯箱照片前。就在 8 天前,李高山老人因病在家去世,享年 94 岁。灯箱照片随之熄灭,边框换成了黑色。 他指着灯箱前的照片向参观游客介绍说,81 年前,13 岁的父亲父母双亡,成为了孤儿,冒名顶替参加广东军,随后北上抗日。1937 年 12 月 13 日南京沦陷,李高山在镇守挹江门城楼时,被日军俘虏。当晚,被俘的士兵被押到几间屋子里,日军用机枪从窗口扫射,后又向死难者身上浇汽油并放火点燃。因为当时父亲年少身小,未受伤的他与其他活着的人逃命。两次从日军手中侥幸逃生。
李真铭坦言,父亲刚过世不久,心情还是很沉痛的。" 作为幸存者的后代,每一次他参加活动, 都是我陪着,他的经历和感受,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今天宣讲的内容,也不需要做任何的特别准备。" 当初,江东门纪念馆招募志愿者的时候, 他就主动申请当志愿者。他说:" 这段历史,是父亲常讲的,作为后人,有责任有义务把它讲给我们的后代听, 讲给还不太了解这段历史的人听。不是让后人增加仇恨,而是为了教育大家珍视历史,珍爱和平。"
史学专家当志愿者,讲述南京保卫战始末
" 我们看这个箭头,就是当时日军进攻的线路,包括渡江后从长江北岸朝浦口进攻的。" 在一幅南京保卫战日军作战示意图前,史学专家王卫星向参观者讲述南京保卫战中日军的作战计划。他说,当时南京城的中国守军有 15 万人,时任日军的指挥官松井石根就制定了一个大迂回大包围的作战计划, 想把中国军队围歼在南京城下。
王卫星是江苏省社科院研究院研究员,长期从事南京大屠杀史实研究。他表示:" 展厅面积有限,不可能把所有的照片都放上去,我们可以根据所掌握历史史实,说说照片背后的故事,使这段史实更加生动。如果馆里需要,我可以随时来讲解。"
王卫星告诉记者," 我想用自己的方式,把这段历史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使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人都了解这段历史,使它成为整个人类的记忆。只有这样,人们才能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 避免悲剧重演。"
公益演出队用音乐传递和平心声
△公益演出团队和志愿者合影
志愿讲解结束后,凤凰乐团公益演出队现场演奏《和平的花紫金草》、《辛德勒的名单》、《摇篮曲》等乐曲。公益演出队成员平均年龄在 60 岁以上,在劳动节、国庆节、中秋节等节假日,他们会来到纪念馆进行公益弦乐演出。或低回婉转或悠扬的旋律演奏,不仅提升了观众的舒适体验,也用音乐这种无国界的元素传递着对遇难同胞的缅怀、对世界永久和平的祈愿。
(编辑 刘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