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郑晓蔚 邱骅悦)" 作家稿酬太低,版税也不太合理。为稻粱谋,有的作家不得不去写电视剧,我们叫‘码头扛大包’!" 在 3 月 8 日举行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分组审议中,全国人大代表潘向黎建议,能对稿费征税制度进行改革,对稿酬进行免税。该建议在作家圈中引发了热烈讨论。著名作家鲁敏向现代快报记者表示," 大家都觉得潘向黎很帅,代表我们大家说出了多年来的心声。这是作家、撰稿人的心头之痛。"《花城》杂志主编朱燕玲则表示,心疼写字的人," 不仅是作者的稿酬需要提高,译者稿酬同样需要提高。"
潘向黎:建议对稿费征税制度进行改革
全国人大代表、文汇报社特聘首席编辑潘向黎在人大上海代表团发言时表示:" 要切实提高作家稿酬,还差‘最后一公里’,就是税收的问题。" 自 1980 年起实行稿酬所得费用扣除 800 元与 20% 的规定,至今已近 38 年。如果写本书,一般是 20 万字,定价 30 元。如果是二线作家、三线作家,一般起印 5000 册,10 万册以上的大咖很少。按照版税 8%,税前可以拿到 12000 元,若 5000 册算起,按照 800 元起征,要扣掉 2240 多元。一般作家会留 200 本送人,这样 6000 元又去掉了,拿到手只剩 3000 多元。" 所以,我们说,出书就是自娱自乐。作为内容产出方,20 万字对作家来说,快则半年,慢则 3 年。而稿费起征点按一次收入来征税,我觉得这不太合理,大家都在感叹,这个行业很苦命,农业税取消了,企业税也在减轻,唯独作家的稿费起征点 38 年不变。" 潘向黎建议对稿费征税制度进行改革,进行免税,做好 " 最好一公里 "。
黄孝阳:要让作家凭借写作过上体面的生活
作家、出版人黄孝阳谈及此话题深有同感。他认为稿酬起征点提高是当务之急,并给出了三点理由。" 第一,中国近四十年来的变化大家有目共睹。我们都知道,上世纪 80 年代的一万块钱其购买力相当于现在的数百万,但稿费起征点这块仍然执行上世纪 80 年代的标准显然不匹配这种生产力的变化。第二,这是一个大国博弈的时代,我们要文化繁荣,讲一个全球范围内思想力与知识力的竞争,就一定要让更多聪明的大脑从事内容生产领域 ,让他们能够凭借写作过上体面的生活。第三,目前征收办法的不合理,需要改进。打个比方,一个作家一年如果写一本书,一次性拿了三万六千元稿酬,这就达到征税标准了。但如果把这笔稿酬分摊到每个月,一个月也就领取三千块钱,按月收入这就不属于需要征税的范畴了。如果还一次性征收就不合理了。"
鲁敏:扣税方式不符合创作艺术规律
作家鲁敏除了认同 "800 元起征点不变令人如鲠在喉 " 外,也从 " 创作周期 " 的角度阐述了这一征税方式的不合理性。" 最起码,(征税方式)没有考虑到创作的特殊性。写作并不是说,我今天开工忙一天就能出活儿。创作者可能需要三到五个月才能写出一个中短篇,而写出一个长篇可能需要三到五年。写作有它自身的规律,不能把它纳入当月发生的一次性收入(来征税)。如果五年创作的一个长篇所获稿费按月寄发,那么每个月收入可能都在 800 元以下。因此,这种扣税方式是不合理的,也不太符合创作艺术规律。"
△鲁敏在撰写长篇小说《奔月》时多次修改稿件花费了大量心血 网络截图
网络流传有鲁敏长篇小说《奔月》的创作历程。时间表显示,鲁敏这部长篇共修改五次,创作周期从第一稿的 2014 年 7 月 23 日跨度到第六稿的 2016 年 8 月 5 日,耗时两年。" 不是说,我这个月拿到的这笔钱就代表我这个月的收入,这可能是前面我几年的劳动累积。以前人家写红楼梦,还批阅十载呢。"
" 我们从来没有指望通过写作来成为一个有钱人,因为绝大多数作者都知道,这是一个值得尊重、但肯定不会让你变得有钱的职业。正因为大家都有这个心理预期,所以当有人为大家发声时,大家才会那么在意。" 鲁敏向记者表示。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