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钟晓敏) " 阿妹来了!" 每次,刘晓平去看望张小武(化名)时,这位 70 岁老人,都会高兴得像个孩子。他口中的 " 阿妹 " 刘晓平,以前是一名下岗女工。不过,短短 5 年她不仅重新找到了喜欢的职业,成立晓平社会工作发展中心,还带动 16 人就业,做的都是关爱他人的好事,传递的是满满正能量。近日,刘晓平被南京市妇联授予 " 三八红旗手 " 称号,被秦淮区妇联评为 " 最美创业女性 "。
△刘晓平在办公
一位孤寡老人的 " 接纳 ",让她坚定做社工的信念
刘晓平本是一名药剂师。后来,单位改制,她便下岗了。2006 年 4 月,大光路街道招聘社工,她以为是事业单位,就欣喜报名了。不料,上岗后才知道,这份工作月薪 600 元,当时连社保都没有。
" 我当时都想离开了,是一个老人改变了我的想法。" 刘晓平说,应聘成功后,她被安排在蓝旗新村担任一名普通社工,负责养老工作。有一次,她上门去看望孤寡老人卞奶奶,起初老人很戒备,连门都不肯开,只肯隔着防盗门讲话。但是,她跑的次数多了,卞奶奶慢慢接纳了她,不仅把她请进门,还跟她聊了很多年的经历,跟她说起了知心话,还让刘晓平做自己的 " 监护人 "。
卞奶奶生病住院后,她多次去探望。老人临终前,已经不能讲话了,然而刘晓平去看她,问老人还认不认识自己时,老人竟然说了句:" 刘主任 "。
这位老人让刘晓平感觉到,自己做的事情有意义," 能体现个人价值 "。就这样,她在社工这个岗位上坚持干了下来,一干就是十几年!
成立社会组织,成了这对兄弟最贴心的 " 阿妹 "
2012 年 7 月,刘晓平做了 6 年社工的她有了一次 " 晋升 " 机会,被选举为大光路街道光华园社区主任。不过,她在这个岗位上只干了 8 个月。
2013 年 3 月,她辞去了社区主任的工作,成立了晓平社会工作发展服务中心,带领 6 名社工,承接起蓝旗新村社会工作站服务外包工作。
短短 5 年,她的队伍在不断扩大,有了 16 名专业社工,业务也不断扩展,先后承接了江浦街道综合服务中心,溧水洪蓝镇一个街道、两个社区的综合服务中心工作,还承接了很多公益项目。
△刘晓平经常去看望张小武
银聆安养项目中,刘晓平关心的一位老太太及其两个儿子的故事,让人感动。她第一次受托去敬老院去看望这一家三口时,老太太的儿子张小武(化名)精神障碍发作,挥舞着菜刀,让她 " 滚 "。不过,如今张小武每次看到她,都会开心得像个孩子似的,喊 " 阿妹来了 "。在他的心中,刘晓平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这几年中,张小武的母亲、双胞胎哥哥都先后离开人世。去世时,都是刘晓平安抚他,并带社工帮忙料理的丧事。
张小武母亲去世后,刘晓平还请街道、社区一起出面,到张小武家,清点了他家的财产做好登记,并帮他把房子简装出租,做了一份理财规划。
如今,张小武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善。" 以前,他母亲在世时,整天担心自己去世后,两个儿子没有了依靠,把并不多的钱都攒了起来,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现在,他在养老院有专门的护工照料,每天保证一个鸡蛋、一瓶牛奶。他喜欢吃芝麻糊,我们每个月都会帮他买两袋。" 这两年,张小武还发过心脏病,得过肠梗阻等疾病,但在刘晓平和社工的精心照顾下,都挺了过来。
张小武很孝顺,每年清明都要给父母扫墓,一并去看望已经去世的哥哥和妹妹,刘晓平每年都会带他去句容扫墓,满足他的心愿。
△刘晓平每年清明节都会带张小武给父母扫墓,满足张小武的一片孝心
" 不了解他的人,只知道他患有精神病。但是,跟他接触久了,你会发现他在药物控制下,大部分时间情绪比较稳定,而且是个很风趣的人。在帮扶他们的过程中,辛苦但也很欣慰。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我是快乐的。" 刘晓平说,她要在公益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要带领更多的人,给有需要的人关心和帮助,传递正能量。
图片由钟晓敏提供
(编辑 高淼)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