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陈玉琨教授的一段关于 " 家长微信群 " 的演讲火了。
在他看来,现在许多 " 家长微信群 " 变了味儿,他不鼓励教师建群,更建议家长退群。
陈玉琨教授举了个栗子。
考试后几个家长群里讨论成绩:今天 A 孩子考了 85 分,同一小区的 B 考了 89 分。A 妈会想:" 我孩子怎么比人家差 4 分呢?这个 4 分在我们中考要相差好几千名呢。"
于是 A 妈越来越焦虑,A 的负担越来越重。
大大小小的群,成了家长攀比的摇篮。
1. 曾经有个段子,讲述 " 十八得了超级妈妈 " 的新标准——
要下得了菜场,上得了课堂;做得了蛋糕,讲得了故事;教得了奥数,讲得了语法;改得了作文,做得了小报;懂得了琴棋,会得了书画;搜得了攻略,找得了景点;提得了行李,拍得了照片;想得了创意,搞得了活动;挣得了学费,付得了消费。
现在,灵灵妖还要加上一条:聊得了班级群!
一些在平时生活中不显山不露水的家长,一到了班级群纷纷化身为 " 戏精 ",不仅要攀比孩子,还要攀(xian)比(bai)自己。
开学 5 分钟,狂编 2 小时
高考作文都没见您写得如此流畅
家长 " 感恩 " 式攀比
↓
国际化戏精横空出世
家长 " 请教 " 式攀比
↓
最可怕的是 " 大魔王 " 般的炫耀!
↓
可以想象,整个群里蔓延着的焦虑,可不是无视能够解决的。
当然,也有 " 不畏强权 "
坚持走自己的路
的清流爸爸
↓
2. 混家长群没有那么容易,每个人都有他的脾气。
都说家长群就是个小社会。从前,信息不发达,关于孩子的攀比大多是与身边人之间。
灵灵妖清楚地记得,小时候开家长会,家长们攀比的对象至多是自己的同桌或者四周的几个同学。
但如今,平台如此方便,班级上任意一个孩子,都有可能成为 " 虎爸狼妈 " 眼中的 " 假想敌 "。
考试成绩出来,孩子想要瞒天过海?不存在的。
班级群里信息一滴滴滴,熊孩子还没到家,榴莲、搓衣板可能就准备好了 ……
现在,各种圈、app、论坛、网站、心灵鸡汤、教育培训商业广告都告诉你,你家孩子这里不成,那里欠缺,要补补补!
人们都是把最好的一面,另加修饰地放在圈子里晒,让人眼红,让人焦虑。
家长看的圈子多了,焦虑也就多了。
3. 比别人家孩子好,就有面子?这是毒药!
一些学习风气不好的校园孩子们会攀比自己的家长,一些单位风气不好的家长会攀比自己的孩子。
好像家庭的另一代是自己荣耀的象征。
" 我地位没你高,但我娃比你养得好啊!" 这句心里话,多少人默默说过 ?
焦虑的父母,只能看见 " 别人家的孩子 "。
4. 灵灵妖不得不承认," 家长微信群 " 目前已成了家长和老师不可缺少的交流平台,但交流的便利和无孔不入,让很多家长都 " 跑偏了 "。
作为家长,如果群里炫豪宅、炫旅游、炫成绩、讨论围棋、音乐、舞蹈一切能考级的这些信息,能炸起你心中阵阵涟漪。
那么,与之 " 三观不对路 " 的妈妈们,与其内心崩溃折磨孩子折磨自己,如果不是非关注不可的群,不如选择屏蔽或者默默退去。
ZAKER 南京评论员 灵灵妖
(编辑 刘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