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2018-03-20
这些鸡汤文,不仅骗感情,还骗了你的钱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 国内最全的养生秘笈 "" 不能不转,肯定包括你 "…… 在微信朋友圈里时常能看到这类型的 " 鸡汤文 ",其中大多数人都是一瞄而过。但是,不少人对此深信不疑,热衷于将 " 心灵鸡汤 " 频频转发给亲戚朋友,即使惨遭屏蔽对待,仍锲而不舍。

小编注意到,19 日上午,中国社科院国情调查与大数据研究中心联合腾讯社会研究中心,共同发布了《中老年互联网生活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便对上述现象进行了调查。而另一方面,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些 " 鸡汤文 " 在诱发网友转发的背后,还暗藏着一条收益不菲的产业链条。

超七成中老年人喜欢看心灵鸡汤

报告显示,在中老年人最常参与的旅游、运动健身和广场舞活动中,微信超过了电话和面对面沟通,成为最常用的联络方式。

沟通交流和信息获取是中老年人在应用互联网时最集中的两个领域—— 75.8% 的人会上网看新闻资讯,超半数人可以自己搜索想要获取的资讯,还有 45.9% 的中老年人会关注浏览微信公众号文章。超八成人都会在微信中发表情包、在朋友圈点赞,近七成人会拍摄和转发小视频,25% 的人会制作手机相册,20% 的人还会制作微信表情包。

这组调查凸显了中老年人上网时的情感需求。数据显示,中老年人浏览网络内容排名最靠前的是与慰藉心灵、调节情绪有关的心灵鸡汤和幽默段子,分别有 76.5% 和 72% 的中老年用户浏览了这两类主题。

东北网 - 齐齐哈尔日报就曾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市民李女士的儿子称,以前和老妈都是电话交流。而自从老妈玩起了微信后,刚开始两人时常在微信里聊天,交流起来很方便了。可是,最近老妈经常把一些五花八门的文章转给他,最多被分享的文章类型都是与 " 吃 " 有关的健康养生类。" 有几次她转发给我的文章一看就不科学,比如有的说两种食物一起吃比砒霜还毒,一看就很假,我劝她不要相信这些,她虽满口答应,但仍我行我素。"

一次家庭聚餐时,李女士更是拿出手机,在亲属圈里转发了多条类似 " 什么食物晚上食用犹如慢性自杀 " 的文章。李女士的儿子很苦恼,劝老妈不要轻易相信这些谣言。但李女士却觉得不管是真是假,分享给大家,不会遭受损失,万一是真的呢,也算给大伙提个醒,是好事儿。

一边是儿女的无可奈何,另一边是家长的乐此不疲。对此,齐齐哈尔市青少年心理研究会会长余波提到了一个词:" 焦虑 "。余会长说,热衷转发养生类 " 鸡汤 " 的老年人一般生活较为封闭的状态,子女平时联络少,以转发文章的方式与子女建立一种联系,变相说就是为了求得关注。

鸡汤文背后的产业链

曾经,有一段署名 " 鲁迅 " 的金句也流传甚广,甚至著名主持人也在微博上转发。

文中写道:" 鲁迅说,到了一定年龄,必须扔掉四样东西:没意义的酒局,不爱你的人,看不起你的亲戚,虚情假意的朋友!" 多个鲁迅研究专家都出来表态说,鲁迅从不写鸡汤文章,这几句话与他毫无关联。

据三秦都市报报道," 这类鸡汤很多都出自段子手,看似温情脉脉,背后则是真金白银的商业利益。段子手通过微博、微信分发出去,博取点击量和粉丝量,吸引大家对产品、商品的关注,最终实现盈利的商业目的。"

在西安一家网络媒体做编辑的郭昊表示,互联网时代," 眼球经济 " 长盛不衰,文章火了,粉丝多了,利益自然就来了。

郭昊说," 鸡汤文 " 大多由专门的微信公众号或者 APP 等转发平台进行分发,注册人员再通过转发此类附带广告的文章来获取分成,转发一次 1 到 5 分钱;一篇 10 万 + 文章,转发平台可获得两三万元的灰色收入。

" 鸡汤文 " 中广告除了一些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和信息模糊不清的情况,更令人担忧的是," 鸡汤文 " 的转发不仅是在替别人 " 挣钱 ",更有可能会害人。据《南方日报》2015 年 3 月报道:

广东的老刘在网上花 1760 元,买了一种在鸡汤文上经常做广告的男性保健品—— " 血钻野燕麦 "。服用之后,老刘不断接到骚扰电话。有自称 " 总监 "、" 院长 " 等人物,以治病为由让老刘买各种乱七八糟的药物;而后出现的 " 消保委人员 "、" 财务人员 "、" 经理 " 等角色,则说之前出现的人有问题,称给老刘补偿,但要其交税。

就这样,老刘在几个月的时间里,汇了 14 笔款,共计 54 万多元。然而,吃了这么久,一点效果都没有,最终老刘报警。警方经过两个多月调查,在广西南宁捣毁这个诈骗团伙,共抓获 17 人。据悉,为了骗老刘,诈骗团伙先后出动了 8 人。

所幸的是,对于微信 " 鸡汤文 " 这个产业江湖,微信官方显然有所察觉,其发布公告称,将对 " 转发赚钱、刷分刷榜类 " 的诱导行为进行处罚,处罚形式包括删文、限制账号部分能力或封禁账号等。而在今年 2 月,国家工商总局开展互联网广告专项整治工作,严肃查处 5 类虚假违法互联网广告,首次将新媒体账户列为了重点整治对象。

小编注意到,这份报告也专门对互联网诈骗进行了调研。报告显示,随着手机支付功能在中老年人生活中的普及,新的诈骗问题也频繁产生。数据显示,中老年人受骗信息类型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免费领红包、赠送手机流量和优惠打折团购商品;被这些陷阱 " 坑 " 过的人群比例依次达到 60.3%、52.3% 和 48.6%。

为此,我们提供一个重要警示:一定要加强自己的网络安全意识,和信息甄别能力!

内容综合自三秦都市报、东北网、南方日报

(编辑 张爱红)

相关标签

鲁迅 手机流量 质量问题 专项整治 齐齐哈尔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