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耿朴凡)管线被称为 " 城市的生命线 "。南京地下有多少管线?如何解决 " 马路拉链 " 问题?3 月 27 日," 金陵民声 - 热点网谈 " 栏目围绕 " 城市管线管理工作 " 这个话题邀请人大代表和相关部门进行交流。南京市现有 9 大类将近 8.1 万公里的管线,都有了 " 电子名片 ";解决 " 马路拉链 ",已建成综合管廊约 20.2 公里。同时,南京市人大常委会今年也将制定出台《南京市管线管理条例》。
近 8.1 万公里的管线,都有了 " 电子名片 "
按功能用途分,南京市现有 9 大类管线,包括电力、通信、给水、排水、燃气、热力、工业管道、综合管廊和不明管线。
这么多管线,有没有它们的 " 电子名片 "?南京市规划局副局长刘颖介绍,南京市已经建立了地下管线数据库。"2015 年南京市组织了大规模公共空间地下管线的探测普查工作,获取了 5.4 万公里的管线数据。2016 年开始,这项工作延伸到了非公共空间的地块内,目前为止获取了 1.3 万公里的住宅小区,以及一些公共地块的管线的数据。"
据悉,这一数据库还通过专业数据共建共享、交换等,实现实时动态更新。截止 2017 年底,全市范围内有九大类将近 8.1 万公里的管线,全部井然有序地储存在管线数据库中。
建立健全管线档案资料,保护避让已有管道
2010 年 7 月 28 日,南京市迈皋桥拆迁挖断管道,造成地下丙烯管道爆燃事故,造成 13 人死亡、14 人重伤、120 人住院治疗,损失惨重。如何避免管线管理工作的安全隐患?
市人大代表、南京港华燃气有限公司天然气东阳门站主任杨盛松表示,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管线、尤其是城镇地下管网档案资料,进行城镇规划时,要加强对已有管道的保护和避让,确保化学品管道的安全。另一方面,针对城镇地面开挖施工安全作业涉及部门和单位多的特点,进一步明确城镇地面开挖施工作业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安全管理职责。同时及时清理管道保护范围内的违章建筑,严防管道占压。
180 台巡查车 15 小时值勤,严查占道挖路
违规占道挖掘道路,不仅占用了社会公共资源、影响居民出行,也破坏了路面,造成地下空间混乱。
对此,市人大常委会环资城建委委员、南京市城管局副局长靳楠表示,随着这几年精细化管理的推进,包括管理的规范化,这种现象已经得到了一定的遏制。靳楠介绍,城管部门不仅成立了指挥协调中心、开设投诉举报热线,还有 3 支专职化巡查队伍。包括市区街三级巡防,即全市每天出动巡查车 180 台 15 小时值勤。
在惩戒力度方面,对有许可证未按要求进行施工的进行约谈,不符合条件的勒令停工并恢复现场;对无许可证施工的加大处罚力度,并纳入诚信系统的 " 黑名单 "。
立法方面,今年初形成南京市管线管理条例的草案建议稿,到 4 月和 6 月,通过人大常委会的一审和二审,最终颁布实施。
建成约 20.2 公里综合管廊,解决 " 马路拉链 "
道路反复开挖造成 " 拉链马路 "、许多城市道路建成后仍不断开挖 …… 不少网友在直播中指出当前管线管理存在的问题。靳楠表示,这也是南京地下管线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重复掘路不断,同一路段短时间内被反复开挖多次的报道屡见不鲜,加剧了城市交通拥堵,影响了城市空气质量和市容市貌。"
市人大代表、秦淮区市政设施综合养护管理所代理所长、党支部书记陆兵说,综合管廊的建设是今后解决 " 马路拉链 " 的有效方向。" 在 2012 年起,南京开始建设综合管廊,已建成管廊总长度约 20.2 公里,主要分布于江北新区核心区 10.3km、河西南部 8.9km、新加坡生态科技岛 1km。" 据悉,目前在建的综合管廊,有江北新区核心区综合管廊二期工程 53.41km、南部新城综合管廊工程 20.91km 等。
" 海绵城市 " 建设让市民暴雨不 " 看海 "
去年夏天的一场暴雨,让南京不少地方成一片汪洋,新街口部分公交站,市民只能站在座椅上等车。近年来一直要提出打造的 " 海绵城市 ",真的能让市民暴雨不 " 看海 " 吗?
" ‘海绵城市’是一个形象的比喻,把整座城市比喻成一块会‘呼吸’、有‘弹性’的海绵。" 南京市建委总工程师龚成林介绍,下雨时,把雨水吸收储存到 " 海绵 " 里;需要水时,挤挤 " 海绵 " 把水释放出来,从而实现水的良性循环利用。
建设好 " 海绵城市 " 可以增强城市排水防涝能力,通过绿地、人工湿地、雨水花园、屋顶花园等 " 海绵体 " 的吸收储存,可以延缓雨水外排时间,削减暴雨径流总量,减轻管网排放压力,从而防治城市内涝。为此,南京市将建设海绵城市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并制定了建设时间表。
(编辑 王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