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报道:40 多岁的刘先生是盐城市城南新区伍佑街道人,是一名油漆工。数月前,他发现自己突然从一个油漆工变成了某企业的负责人。盐城市城南新区伍佑街道的工作人员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该街道曾经在同一时段集中注册了大量的分公司,"2016 年营改增之前,街道集中办理了 100 多家分公司,绝大部分没有实际经营。" 原来刘先生的居民身份信息被当地相关部门冒用注册公司。
" 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刘先生万万没想到自己 " 躺枪 ",无辜卷入一场闹剧,至今尚未剧终。更荒谬的是,刘先生陷入了维权困境,想讨回公道——申请注销冒名的公司,却屡遭冷遇,迟迟难以遂愿。
最新消息显示,刘先生称伍佑街道已联系他,约本周五(也就是 30 日)去城南工商分局注销其名下的公司。这次,还会节外生枝吗?刘先生还会被忽悠吗?早该抵达的公道能够如期而至吗?
但愿!
如果说把注销名下公司,视为相关部门的纠错。那么,即便明天顺利注销掉,也不能将此事画上句号,因为还多个长长的问好需要拉直!
其一,为何不打招呼就冒刘先生之名注册公司,谁来担责?刑法修正案(九)明确规定, " 伪造、变造、买卖居民身份证、护照、社会保障卡、驾驶证等依法可以用于证明身份的证件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在依照国家规定应当提供身份证明的活动中,使用伪造、变造的或者盗用他人的居民身份证、护照、社会保障卡、驾驶证等依法可以用于证明身份的证件,情节严重的,处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不管相关人员以何手段获取刘先生身份信息,冒名注册公司都已涉嫌违法犯罪,此事不可小觑,不容大事化小,更不能不了了之。
其二,相关部门冒名注册公司,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为何未尽应有的审核职责?此前背景是发生类似案例,相关部门被告上法庭,原告称,被告在办理工商行政登记时未严格审查,侵犯其合法权益,故起诉判令撤销该公司的工商行政登记。
其三,所谓的 " 防税收流失而注册公司 " 的乱象还有多少? 伍佑街道财政所一位彭姓工作人员称," 这是官方行为,当年是响应‘全民创业,大众创新’,大家都有任务。2016 年营改增之前,街道集中办理了 100 多家分公司,防止税收流失,保护增加税源,但绝大部分没有实际经营。" 即便此说属实,也让人费解乃至愤慨,保护增加税源就可以弄虚作假?初衷良好就可以侵害公民权益?为了小部门或当地利益就可以置法律法规于不顾?
油漆工变 " 老板 " 事件,还有多少内幕需要起底,尚不可知,但窥一斑而知全豹,单从目前暴露出的恐怕细节,就让人感受一些部门太无法无天了,太不拿法律当回事了。
油漆工变 " 老板 " 事件,纠错更须究责。在究责之前,监管部门应该迅速介入,彻查此事,并通过制度性反刍,避免类似事件重演。如果任凭这一闹剧变为 " 烂尾楼 ",或悄无声息地沉寂下去,谁能保证没有更恶劣的翻版事件出现?
ZAKER 南京 特约评论员 王石川
作者为央视评论员
(编辑 王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