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全媒体 2018-04-03
中东三分之一沙漠靴都来自这个苏北小镇,中专毕业小老板一年卖出近两亿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张海峰 见习记者 朱渊驰)在中东和欧美一些国家的沙漠地区,三分之一的沙漠靴均产自同一个地方——苏北小镇淮安市淮阴区渔沟镇。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这里有一家鞋企,在国内,这个企业生产的沙漠靴市场占有率第一,在全球则是第三。

创造这些奇迹的是一位中专毕业的 80 后,他离乡创业,扎根苏北,把一个小厂发展成如今的全球沙漠靴生产基地。短短几年,公司的营业额从七百多万增长到近两个亿,还优先录用低收入户上班,解决了当地一千多人的就业脱贫问题。他就是淮安新市民,从微末到巨头的左素春。

△上班前,左素春都要对设备检查 张海峰 摄

创业之初两万双鞋子遭退货,他说 " 想死的心都有 "

左素春生于 1982 年,老家在扬州高邮。从南京一所中专毕业后,经过一年实习,他毅然 " 转身 " 到一家制鞋企业,从事和所学专业毫不相干的采购工作。

几年的打拼和近距离对鞋业的了解,使左素春有了创业的想法。然而,放弃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去创业,在别人看来不明智、太冒险,各种质疑声不断传来,连父母都不赞同。但当时已有身孕的妻子默默支持他,两人克服重重难关,抵押房产,筹措资金,开启了创业之旅。

2011 年,左素春的工厂通过招商引资,入驻淮安市渔沟镇。起初,因为资金短缺,设备老化,工人工艺掌握不足,左素春吃尽了苦头,第一年他亏了足足六百多万。

2012 年 4 月,左素春的工厂接到一家大型油企的订单——两万双户外工作鞋,订单总价达到一百多万。可是,由于种种原因,产品发货后质量没有达标,全部遭到退货。除去原料成本,左素春还为此支付了一笔不菲的违约金。谈起当年的这个大坎,左素春对现代快报记者说:" 当时想死的心都有了!"

△每天上班,左素春都会到车间对产品进行把关 张海峰 摄

广交会上拿不到订单,他认识到研发的重要性

2012 年,左素春南下广州参加 " 广交会 ",希望通过这个平台给企业带来生机,可是整整三天一个订单都没接到。想到厂里设备冷冷的 " 躺 " 在那里,工人还等着他回去发工资," 当时脑袋一片空白,绝望透顶 ……" 左素春说。

万般无奈,左素春只得跟人借钱给工人发工资。回来后,他深刻认识到了研发的重要性,企业技改由此展开,他大力研发技术,购入先进设备,并着力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要想有发展,首先得保证鞋子的质量过硬,以前我们做的鞋,多而不精,后来我决定主攻沙漠靴这个方向,力争把它做到最好。"

功夫不负有心人,到 2016 年,九龙鞋业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民营沙漠靴生产基地,在全球位列第三,产品远销中东和欧美地区。

目前,九龙鞋业的年销售额达到近两亿元,拥有多条制鞋流水线以及近 2000 套用于制鞋的生产设备,产品遍布全球市场。据悉,2017 年左素春的工厂共生产沙漠靴 280 万双,其中 60% 远销海外。

说起未来,左素春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他要把沙漠靴品牌做到全球第一。

△沙漠靴做成后的最后一关,左素春都要抽检 张海峰 摄

企业的稳步发展,解决了当地一千多人就业脱贫

现年 31 岁的黄锦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家住渔沟镇杨庙村,她从建厂时就在这里工作,工资从最初的一千多元涨到如今的四五千元。说到工作体验,黄锦露出爽朗的笑容,她坦言,在这里工作感觉很好,收入比外出打工差不了多少,而且离家近方便照顾家人。以前什么都不会,工作几年,如今她在制鞋成形工序上的技术已经成了 " 全能手 "。

像黄锦这样的员工,现代快报记者在厂区里见到的还有很多,其中不乏年轻人。相对于外出打工,左素春的鞋厂已然成为当地人就业的最佳选择。

" 厂里永远优先录用低收入户上班。" 左素春说,厂里员工大部分都是渔沟镇本地人,最初只有几十人,现已达到近千人,通过产业关联,间接带动 1000 多人就业,为 500 多个家庭提高了经济收入。随着企业的发展,很多员工通过劳动脱贫脱困,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就业脱贫。

如今,左素春全家已定居淮安,成了真正 " 新淮安人 "。对在他事业和工作给予帮助的淮阴区渔沟镇人民,左素春心怀感恩。在了解到工厂附近卢华村道路基础设施落后、群众出行不便的情况后,他主动帮助卢华村修建了四公里的水泥路,大大方便了沿线村民的出行。同时,他还热心当地教育事业,自筹资金 50 万对优秀学生、教师进行奖励,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帮扶。

(编辑 周冬梅)

相关标签

生产基地 淮安 技术人才 房产 招商引资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