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 (记者 耿朴凡 / 文 顾炜 / 摄)从 81 年前惨案中的颠沛流离、亲人失散,到 81 年后五世同堂、安享晚年。4 月 3 日,《重生 · 繁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家族影像展》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又称 " 江东门纪念馆 ")3 号展厅开展。30 户幸存者家族合影、幸存者个人肖像照、幸存者民国户籍卡照片 …… 对比当年,如今照片中,幸存者们含饴弄孙、安享晚年幸福。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今年 7 月 5 日。
旧日历等传统元素布展,现场充满历史厚重感
老旧日历、相簿、民国户籍卡 …… 走进展览现场,深灰的背景配上老旧元素,营造出韵味十足的历史厚重感。在展览的前言主题墙中,还用户籍卡老照片组成一个 " 家 " 字,与展览主题 " 重生 · 繁衍 " 相呼应。本次展览共展出 30 户幸存者家族合影、幸存者个人肖像照以及民国户籍卡照片。30 位幸存者包括葛道荣、蒋树珍、马庭禄、夏淑琴等。
除了布展,此次展出的幸存者全家福也运用了古典元素。照片中的幸存者家族成员,或身穿汉服、唐裙、旗袍,或手持黄菊、折扇、福字。拍摄背景既有腊梅古寺、民国建筑,也有高山流水、书法书画等。
正值清明时节,天气回暖,万物都有了新意。展览也选取清明时节的特征元素,如春雨、飞燕、青山、柳树等创作古典背景画,打造了一处 " 全家福取景拍摄互动区 ",游客可以在此留下全家福作纪念。" 拍摄互动区 " 还配有捐款箱及打印机,游客可在此捐款并打印全家福。
△幸存者蒋树珍一家人在展览现场留影互动区拍照
81 年前亲人因逃荒失散,现在已是五世同堂
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不少幸存者家庭已经是四世同堂、五世同堂。在展览一侧,幸存者蒋树珍家庭就是个五世同堂的大家族。照片中,身着暗红色传统服饰、怀里搂着小朋友、坐在中心位置的蒋树珍老人被儿女围绕,笑得格外慈祥。
△幸存者蒋树珍参观展览
" 我今年虚岁 90 了,是家里年纪最大的人了。子子孙孙满堂,有二十几个亲人。" 蒋树珍老人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在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之前,自己也有 " 一大家子 "。" 打仗了,那个家子逃荒的逃荒,就散了,没有人了,家庭破碎了。" 虽然没有亲人在惨案中遇难,但战乱也让亲人失散。直到战争结束,才又重新聚在一起。
据介绍,在拍摄全家福时,很多幸存者家族跟过年似的聚在一起,有的家庭成员还特地从外地赶来。其中,陈桂香老人的 37 位家人聚齐,梅秀英老人的 30 位家人聚齐,朱惟平老人的 29 位家人聚齐 ……
△幸存者马庭禄参观展览
特殊角度讲历史,摄影师争分夺秒留存幸存者影像
现有的影像资料和拍摄题材大多以惨烈视角记录南京大屠杀历史,而此次展览以幸存者全家福为主体,也是一个特殊的视角。" 我每年都会访问很多幸存者,不仅会问他们当初的证言,也会问他们家庭的情况、现在生活的情况。" 日本友人松冈环表示,此次江东门纪念馆举办的展览,让人看到幸存者家庭的故事,以及他们的心情,十分有意义。
为幸存者和幸存者家庭拍摄照片,也是一项浩大的工程。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2017 年 7 月,正值烈日酷暑,摄影师们自备相机包、三脚架,自带补光设备、黑白背景布,每天扛着 20 多斤的摄影设备,顶着近 40 摄氏度的高温,挨家挨户上门,拍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影像。除了南京,摄影师们还奔赴句容、宿迁、仪征等地。
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 81 年,幸存者也在渐渐离我们远去。" 争分夺秒!" 摄影师们常把这四个字挂在嘴边。遗憾的是,30 位幸存者中,梅秀英、李高山两位老人在拍摄照片后离世。
(编辑 张爱红)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