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刘静妍)清明将至,尹春丽要祭奠的亲人当中,有一位特殊的 " 奶奶 ",没有血缘关系,却胜似亲人,她将 " 奶奶 " 与母亲合葬 ……4 月 4 日下午,由南京市委网信办主办,腾讯大苏网、南京发布工作室联合主办的大型网络直播《独家开讲》以 " 家风 " 为主题,邀请退休心理医生尹春丽、昆曲演员单雯、警察周凌云、农民郝敬春四位演讲者登上讲台,讲述各自的家族往事,展现江苏人家的家风和家族传承。
父母突然离开,她由保姆 " 奶奶 " 带大
△一张特殊的全家福,张崇贞老人(前右一)是不可或缺的家庭成员 资料图片
60 岁的尹春丽是一名退休的心理医生。在她的心里," 奶奶 " 的形象甚至超过了自己的亲生父母。尹春丽口中的这位 " 奶奶 ",其实是她们家的保姆——张崇贞。
上世纪 60 年代,尹春丽的父母突然不知所踪,直到 20 年后才和三个孩子联系上。在这 20 年中,保姆张崇贞不离不弃,抚养前雇主的三个孩子长大。张崇贞去世后,尹家的三个孩子为了纪念她,将张崇贞和他们的亲生母亲合葬在一起。每年清明,尹家都要前去祭扫。
尹春丽称呼张崇贞为 " 奶奶 "。当年,张崇贞年纪已经比较大了,靠着在尹家做保姆的工资养老。后来,为了养活前雇主家留下的三个孩子,张崇贞一天要做好几份工:到医院帮助产妇做月子、帮人家推板车 …… 别人给的食物她都带回来先热了给尹春丽兄妹吃,自己常常都是饿着肚子。
除了不让尹家兄妹饿肚子,张崇贞还供兄妹三人读书。尹春丽学会写的第一个字,是奶奶教她在石板上写的 " 人 " 字。目不识丁的张崇贞去跟别人学写 " 人 " 字,学会了回家再教给尹春丽。
" 人生不管遇到多少风雨,再困难,内心都涌动着奶奶当年给予我的乐观和自信。这支撑着我在人生路上坚强地走下去!" 尹春丽说。
昆曲女演员单雯谈成功,最感激家庭
△单雯(右)
2005 年,在田沁鑫导演的《1699 桃花扇》中,16 岁单雯演绎 16 岁李香君,一戏成名。单雯是江苏省昆剧院女演员,出生在梨园世家,10 岁开始学习昆曲。
谈起在戏曲事业上的成功,单雯最感激的是自己的家庭,除了自己四代从艺的梨园世家之熏陶,更有来自父母的鞭策。
从单雯记事起,虽然父母未曾刻意教过戏曲,但父母充满优雅韵味的唱腔日日在耳边萦绕,潜移默化之间,单雯也领悟了很多戏曲表演的技法。父亲作为武生,在练功时将小小的她放在自己的腿上以练习力量。
如今,单雯等一批年轻演员,让昆曲得到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喜爱,这项传统艺术在他们的努力下焕发出新的活力。
父亲因勇斗歹徒而牺牲,激励他成为警察
△周凌云
警察周凌云则带来了一位英雄父亲的故事。2001 年的一天,下岗工人周光裕下班途中,见义勇为不幸牺牲,成了全南京人的英雄。
如果没有 17 年前父亲的那场意外,周凌云可能不会选择成为一名警察。在大学学习计算机的他,更可能从事一些相关工作。在他即将踏出大学校园时,变故突然降临。一向忠厚老实的父亲,面对抢劫女子的歹徒,勇敢与之搏斗,并为此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父亲成为了全南京人的英雄。周凌云的生活轨迹就此改变,他立志要成为一名人民警察,像父亲一样,跟坏人作斗争。如今,如愿身着警服的他,在南京市公安局以管理网络信息安全工作为主。
出身徐州农村,古乐器 " 沛筑 " 经他家发扬
△郝敬春、郝泽华父子同台
郝敬春的普通话里,能听出明显的徐州口音。出身徐州农村家庭的他,曾耗时 15 年,还原了起源于战国、失传千年的乐器 " 沛筑 "。2014 年,郝敬春还原的 " 沛筑 ",作为国礼,被赠送给比利时王后玛蒂尔德。
沛县曾走出过汉朝开国皇帝刘邦。从记事起,郝敬春就听大人讲述刘邦的传奇故事、诵读《大风歌》。历史上,刘邦吟唱《大风歌》时,所奏的乐器正是沛筑。在从小爱好乐器的郝敬春心中,沛筑的消失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莫大的遗憾。从 1996 年起,郝敬春就一直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对沛筑的复原工作中。连郝敬春自己也没想到,他全部心血的结晶,竟成为国礼,登上外交舞台。
虽然出身一个农村家庭,但郝敬春从小就一直受到音乐文化的熏陶。给郝敬春带来音乐启蒙的是他的父亲。老人如今已年过八十,有时仍会和儿子、孙子一起,动手制作和弹奏沛筑。与郝敬春多次同台演出的儿子郝泽华,已经是一位出色的沛筑演奏和制造者。在家人的影响下,不到两岁的小孙子也喜欢音乐。
曾被世人忘却的沛筑,经郝敬春之手重新焕发生机。郝敬春希望,像沛筑这样的中华传统文化瑰宝,能一代代传承下去。
(部分图片由活动主办方提供 编辑 王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