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 南京评论员 伍里川
近日,合肥市教育局印发《关于我市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查处典型案例的通报》,3 名中学教师和 1 名小学代课教师受到惩处。
△图片来自江淮晨报
新闻强调,这是合肥首次通报这类案例。
合肥总算 " 亮剑 " 了,也算是不容易。但愿这只是一个开头," 下文 " 会不断。
法律和相关制度都已明确,严禁教师补课。长期以来,有关部门也三令五申,喊破喉咙,但极少听闻查处和通报这类补课行为。
是歪风被遏制,已经不需要查处了 ? 错。
去年 7 月,教育部指出,有偿补课行为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
这个 " 一定范围 " 有多大,相信做家长的多清楚。一些校外培训机构之所以能疯狂地 " 攻城掠寨 ",一些在职教师可是作出了巨大 " 贡献 " 的。更别说某些教师家中私办 " 学堂 "。
明明问题较突出,咋就没 " 案例 "?
教育部心知肚明——去年 9 月,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王定华在答记者问时称:对于教师的有偿补课,教育部等部门已经作出了明确的禁令,各地都应该执行,不应该找这样那样的借口予以敷衍。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对一些地方的绥靖态度,不仅民怨不小,连教育部都看不下去了。
今年 3 月,四部门针对校外培训发出史上最严的整顿令。其中强调,坚决查处中小学教师课上不讲课后到校外培训机构讲,并诱导或逼迫学生参加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等行为。
所以,某种意义上说,合肥的动作是对教育部等部门的应有回应。就在上个月,黑龙江大庆 5 名在职教师因寒假补课被查处。
可以预见,面对几部门施加的压力,地方对教师补课的查处和通报将会多起来。
不过,值得提醒的是,查处和通报必须严格依法依规严肃进行。
教师补课的违纪违法性质不用多说,而其实质,也是一种腐败。对这类行为的查处,应该有相匹配的力度。
但公众注意到,在这个问题上,还很难令人满意。以合肥为例,涉事 4 人,仅有一名小学代课教师被予以解聘处分。这可是 " 典型病例 " 哦。
以往一些案例中,也极少有在职教师被解聘的例子。这是令人难以理解的地方。
是参与补课的教师都够不上 " 解聘 " 吗 ? 当然不可能。
教育部去年要求从严从实查处问责,持续保持高压态势。专项检查常态化,日常查处动真格,执纪问责不留情。今年 4 部门更是表示:一经查实,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直至取消教师资格。
这些话自然不是说说而已。
那么,因补课而被 " 取消教师资格 " 的首例何时出现?不管是合肥还是其他地方,都应该给举起的棒子加注一股力道。
(编辑 张爱红)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