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耿朴凡 赵丹丹)随着公共自行车、共享单车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问题,大家需要越来越多的步行道和自行车道,自由畅行!4 月 11 日,现代快报记者从南京市规划局获悉,近日,南京市规划局编制的《南京市慢行(步行与自行车)系统规划》(以下称《慢行系统规划》)已通过南京市规委会审议,这意味着南京慢行交通系统的建设已被提上日程。
按照规划,南京将设立 4 个分区,慢行主导区限制小汽车交通。规划 1337 公里的绿道,712 公里的休闲慢行道,让你自由畅行,是不是很赞!
现状:
目前慢行交通占据主导,出行比例达 55.8%
平时上下班,骑个共享单车就能到地铁站;吃完晚饭,到附近的公园绿道上散步消食。规划中表示,目前南京主城区已建成 200 公里长的绿道,加上公共自行车系统和共享单车,慢行仍占据南京市综合交通系统的主体地位,出行比例达 55.8%。
△自行车乱停乱放严重
不过,次、支道路较缺乏,常受停车、摊贩、市政设施等侵占;部分轨道站点周边非机动车停车位严重不足;非机动车停车配建设施被占用情况突出,自行车乱停乱放现象也较为严重。规划中提出,要构建完善的步行和自行车系统,建设适合于步行、自行车、公交的城市。
至 2030 年,南京轨道及公交枢纽站自备自行车停车设施配置率和轨道站点公共自行车配置率均要达到 100%,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 3.25㎡,15 分钟生活圈设施覆盖率达 80%。
规划:
设立 4 个分区,慢行主导区限制小汽车交通
△慢行策略分区图
具体怎么打造南京慢行系统?按照规划,根据区域发展差异性,规划四类分区,分别是慢行主导区、慢行优先区、倡导区和体验区,结合不同分区的交通发展策略,提出详细的慢行发展策略和规划指引。
其中,慢行主导区(Ⅰ类区)通过改造提升现状,积极推行绿色交通出行,限制小汽车交通,形成尺度适宜、环境优美的慢行氛围。
范围为:长江—大桥南堡—京沪铁路—红山路—龙蟠路—北安门北街—明城墙—中山门—护城河—大明路—宁铜铁路—中山南路—集合村路—凤台路—秦淮河—长江围合的区域。六合雄州老城(方州路—招兵河—滁河—八百河合围区域)、江宁东山老城(文靖路— 104 国道—天印大道—秦淮河合围区域)、浦口珠江老城(312 国道—团结路—城西路—公园北路—龙华路合围区域),均参照一类区执行。
慢行优先区(Ⅱ类区)指长江以南、绕城公路以内除Ⅰ类区以外的其他地区。该区将完善慢行设施,加强慢行与公共交通衔接。减少人车冲突,强调步行与办公、生活、休闲设施畅达连接,提升慢行便捷性。
慢行倡导区(Ⅲ类区)指市区范围内除Ⅰ类区、Ⅱ类区以外的其他地区。该区将加强慢行与轨道衔接,适度发展小汽车交通。完善慢行设施,保障慢行空间和连续性,提升慢行出行安全性。
慢行体验区(Ⅳ类区)指全市域范围内除Ⅰ类区、Ⅱ类区、Ⅲ类区以外的其他地区。该区将村村通公交,打造休闲慢行区,适度发展小汽车交通。打造原生态的慢行休闲空间,自驾游 + 慢行休闲。
规划城市级绿道 1337 公里
不管是散步、跑步还是骑行,清新自然的绿道都是极佳的选择,今后南京的绿道将更多。规划整合高淳、溧水、江宁等周边地区,从全市域的视角进一步整合绿道,形成江南 " 一江三环七带 " 和江北 " 一江一环三带 " 的结构性绿道网络,城市级绿道未来总长度达 1337 公里。其中,江北将串联金牛湖、八百河、龙池湿地、马汊河等,打造江北中部绿道。在江南,将打造老城明城墙环线、紫金山 - 汤山绿道等。
此外,绿道中还要建设驿站,让游人歇歇脚。规划一级绿道驿站 27 处,配置信息咨询亭、游客中心、医疗点、露营点等设施。二级驿站 43 处。配置信息咨询亭、饮水和快餐等服务。
规划 712 公里的休闲慢行道
除了绿道,南京还将规划总长 712 公里的休闲慢行道。其中,市级 8 条,片区级 14 条和多条单元级。
△规划两类特色街区
市级休闲慢行道围绕城市核心资源形成的休闲慢行道主线。片区级休闲慢行道,为连接城市核心资源、围绕城市公园、景点等形成的休闲慢行道支线。
其中规划休闲步行道 184 公里,休闲步行及自行车共享道 528 公里。规划 10 处一级驿站,包括河西鱼嘴公园驿站、滨江公园驿站、燕子矶驿站、外秦淮河等驿站。规划两类特色街区,其中历史特色街区为包括中山北路、中山路等 12 条重要历史街巷,以及包括颐和路、梅园新村等 9 处历史文化街区。市级特色商业街(区)为下关滨江商业街、燕子矶滨江商业街等 12 处。
(图片来源南京规划局官方微信 编辑 王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