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蔡梦莹)民间有句农谚,燕子春来三月三, 秋走九月九。不少人抬头发现,南京人最熟悉的夏候鸟——燕子,已经作为 " 先头部队 " 来到南京,正忙着搭窝筑巢。据资深观鸟爱好者预计,以小灰山椒鸟、黄鹂鸟、寿带鸟等代表性的夏候鸟 " 大部队 " 将在 4 月下旬飞来南京。
△家燕
今年 4 月上旬在江浦绿水湾湿地岸边,一群身穿蓝色 " 燕尾服 ",胸前系着 " 红丝带 " 的小个头家燕, 在岸边叽叽喳喳地晒太阳。它们时不时啄一啄地面,像是在交流筑巢心得 。这一幕,刚好被前去观鸟的江苏野鸟会会员 XYZ 捕捉到了。按照惯例,它们一般在二月底至三月初飞来南京歇脚和繁殖后代。常见的主要有家燕及金腰燕两种。而现在它们大部分已经筑巢了,甚至先期到达的家燕已经产下了幼鸟。
△家燕
家燕主要以蚊、蝇为主食,是人类的好朋友。但细心的市民会发现,虽然本性很亲人,在城市中已经很少见到它们的身影了。比如,家燕喜欢遮风避雨的屋檐,并且它的活动范围不大,周边有沼泽、河流、池塘等,还要有筑巢的原材料 " 软泥 "。显然,城市里的高楼大厦给不了它们 " 安全感 "。资深鸟友、自然摄影师范明告诉记者,城市里只有大院或者厂房这种建筑结构才会被燕子选中。今年,他只在汤山一带农村看到燕子筑巢," 我看到的那处是农家门面房,一楼带有门廊的,燕子紧贴着墙边筑了巢。" 范明回忆道。而金腰燕更加挑剔,筑巢多在山地村落间的屋外墙壁上,喜欢木结构房屋,而且喜欢 " 群居 "。
△家燕
种子多不多,毛毛虫肥不肥,精明的夏候鸟飞来南京也要挑时机。资深鸟友、自然摄影师范明告诉记者, 南京的夏候鸟以林鸟为主,代表性的有小灰山椒鸟、黄鹂鸟、寿带鸟、赤腹鹰等。一般要到 4 月下旬,草木丰美的时候,夏候鸟才会抵达南京。类似紫金山、老山森林公园、汤山,以及像古林公园、清凉山公园、雨花台景区、玄武湖周边的小树林,都是它们的绝佳去处。
今年春天,江苏野鸟会会员 XYZ 一直在绿水湾湿地观鸟。他告诉记者,今年大部分过境鸟类与往年大致同时期出现。根据他的观鸟记录,今年自 2 月开始到 4 月中旬,已经观察到各类旅鸟、夏候鸟及留鸟 8 目、32 科共 97 种。遗憾的是,受到长江五桥建设施工及周边鱼塘养殖的影响,导致候鸟栖息地受到一定影响,如一些小型鹬类、黄鹡鸰等数量较往年有所减少。他还发现了,还有一种较前二者体型稍小、灰褐色的燕子—崖沙燕,该种为南京地区旅鸟。今年的 4 月上旬的观察中还记录到胸腹部为红色的家燕另一北方亚种。
△崖沙燕
(图片来源:江苏野鸟会成员 XYZ 摄)
(编辑 高淼)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