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孙权 吴娜娜 记者 舒越 文 / 摄)" 我们小组主要依靠 3D 建模的方式,还原了明孝陵中宫殿的建筑结构 ……" 你可别以为这是大学生的毕业设计,他们还只是 10 岁出头的孩子!4 月 19 日,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四年级项目化学习 " 明孝陵揽胜,童眼赞‘世遗’ " 在校园内对学生以及家长们进行成果展示。
△看我们做的模型!
各显神通,让明孝陵 " 活 " 起来
" 这是我俩和爸爸妈妈一起做的 3D 建模,还原明孝陵建筑的。" 四(9)班双胞胎姐妹花李怡瑾、李怡瑶拿着 iPad,迫不及待地向大家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李怡瑾告诉记者,她们和爸妈一共花了 3 天完成明孝陵 3D 建模,而且已经申请了版权," 我和李怡瑶主要负责收集宫殿外观以及画图定位,遇到资料上查不到的建筑还要进行推测、查证;爸爸妈妈负责在电脑上操作。我觉得这种方式还原出明孝陵原貌特别酷!"
再往里走,一组立体感十足,还带有复古气息的海报也吸引了不少家长围观拍照。" 这样立体的效果是因为我们用了雕刻机!" 小小讲解员、四(2)班学生张泽之介绍。原来,在小组组长胡耀宇爸爸的帮助下,海报上的时间轴都用色彩和立体凸现出来,十分美观并有设计感。张泽之说,小组一共 7 个人,每个人都有分工,比如有人画画、有人做图示、有人搜集资料,完成后很有成就感。
" 起初想做立体感只是想方便孩子更好观察时间轴。" 胡耀宇爸爸表示,自己很赞成这样的学习形式,让孩子在玩耍中自己发现、学习,并从孩子的角度走进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告诉他们这段历史,是非常有意义和价值的。
项目化学习有助于培养孩子探究能力
明孝陵是世界文化遗产,是南京独具特色的文化瑰宝。据南师附小校长助理郭静介绍,作为 " 明清皇家第一陵 ",明孝陵不仅是学生走进历史、了解明文化的窗口,也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与环境美学相结合的优秀典范。
据悉,此次项目化学习历时四周。3 月底,学校邀请了明孝陵博物馆的讲解员走进课堂,为孩子们授课。讲解员老师由 " 世界文化遗产 " 入题,先后介绍了明孝陵的馆建、布局、创新等内容。
4 月 8 日,春季社会实践活动当天,孩子们分成 58 组,实地考察明孝陵景区,各小组围绕着自己的项目,展开了分组寻访和研究的活动。他们有的研究了明孝陵的门,有的探访了明孝陵的殿,有的观察了明孝陵的桥,有的回顾了明孝陵的历史 ……
一周后,同学们利用班会课将寻访所得利用自己的所学,通过写写画画、剪贴拼接的方式进行了展板的制作,各小组的展板百花齐放、形态各异,虽然稚嫩但充满了童真、童趣和创意。此外,学生们还利用卡纸、油泥、木头、3D 打印技术等,通过多种的形态和样式为自己研究的对象制作了相应的模型,并将它们布置成了班级的明文化角,为班级增添色彩。
" 这次活动不仅激发学生对南京的热爱,也激发了每一个孩子对于文化遗产的探究热情。" 郭静表示,通过自己动手探究,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的提高,还有研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协作和互助能力、交际和交流能力的提升。她透露,在以后的假期中,还会引导孩子通过对明孝陵的项目研究方法,聚焦相同或类似主题的开放比较研究。
(编辑 陈海静)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