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初见苗族歌手蝶当久,远远的就被他的歌声吸引。这个被称为苗族维塔斯的蝶当久,原名潘兴周,来自贵州省台江县展福村。扎着一头长发,穿着时尚的他,无论是台上或台下都引人注目。
" 从小听着苗歌长大,对我而言,苗歌是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古代的诗词却是我精神上最好的营养品。" 蝶当久告诉贵阳晚报全媒体记者,因为来自苗乡山间,小时候接触的知识量很少,父母是当地有名的歌者,能汲取的知识大多来自苗族歌谱与苗族史记。后来读到中学,从老师缓慢又富有情调的吟诵中他喜欢上了诗歌,喜欢上了可以让他寄托情感,亦可吟诵歌唱的文学载体。
成为一名优秀的歌手是不容易的," 每首歌都有自己的故事,或有悲壮历史的厚重感,或有鼓舞人心的欢快感 ……" 回忆起以往在倾听苗族前辈们歌唱时曲调里发出来的歌词和旋律,蝶当久说,他感受得到字里行间、曲中调子其实就是生活的写照。
" 几年前我曾在舞台上唱哭了,一首苏轼的《水调歌头》,词里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让我想到了相隔千里的亲人。"
" 唱好一首歌,最好的方法原来就是去了解其中的故事,而故事最好的体现就在于那些点滴记录。诗词也好,小说也罢。"
蝶当久说,他将不断地通过阅读来充实自己的知识,增加自己的阅历,尽力去把苗族文化传承下去。
贵阳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晨
编辑/ 陈玲 编审/ 段筠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