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仲茜)4 月 24 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的紧急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中小学校迅速开展一次全面排查,了解掌握中小学生使用网络基本情况,重点排查学生沉迷游戏等问题,做好教育、预防、引导工作,重点加强午间、课后等时段管理,规范学生使用手机。
据悉,自 2001 年至 2017 年,为有效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政府及相关部门已发布 47 项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可见 " 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 " 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
【紧急发布】做好排查工作,并 " 一个不漏 " 地提醒家长
随着互联网和手机终端发展,成瘾性网络游戏、邪恶动漫、不良小说、互联网赌博等不断出现,造成一些中小学生沉迷游戏、行为失范、价值观混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中小学生的学习进步和身心健康,甚至出现人身伤亡、违法犯罪等恶性事件。《通知》表示,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有效维护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迫在眉睫。
《通知》还对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中小学提出了明确要求,采取四步走措施,第一,要组织中小学校迅速开展一次全面排查,第二,各地集中组织开展专题教育,使学生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和不法行为。三是研究制定预防学生沉迷网络工作制度,将预防沉迷网络工作责任落实到每个管理环节。四是各地各校,要 " 一个不漏 " 地提醒每位家长,承担起对孩子的监管职责,及时发现、制止和矫正孩子网络游戏沉迷和不当消费行为。
此外,各地要重点加强农村学校、寄宿制学校等管理工作,并指导学校加强对校园网内容管理,建设校园绿色网络。各校要明确学校各岗位教职工的育人责任,将预防沉迷网络工作责任落实到每个管理环节,加强午间、课后等时段管理,规范学生使用手机。
【苦口婆心】致家长的一封信,附 " 防迷网 " 三字文
在印发紧急通知的同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还附了 " 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一封信 ",引导家长积极、快速行动起来。" 防孩子沉迷网络,须各方尽心尽责。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有利于形成育人合力,增强育人实效。" 信的内容主要阐述家长要做到 " 五要 ",即教育引导、以身作则、注重陪伴、疏导心理、配合学校等。为易记忆、广传播,信中结尾还附有 " 防迷网 " 三字文,苦口婆心,任重道远。
" 防迷网 " 三字文:
互联网,信息广,助学习,促成长。
迷网络,害健康,五个要,记心上。
要指引,履职责,教有方,辨不良。
要身教,行文明,做表率,涵素养。
要陪伴,融亲情,广爱好,重日常。
要疏导,察心理,舒情绪,育心康。
要协同,联家校,勤沟通,强预防。
【专家观点】家庭是青少年沉迷网络教育的第一现场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南京中小学普遍有规定,校园内禁止使用电子产品玩游戏、上网,有的校园甚至不允许带手机进校园、进课堂。" 我们学校平时根本不允许带电子产品进校园,沉迷网络、沉迷游戏,更多问题出现在家庭,对父母的培训十分重要。" 南京一中学老师这样说。
" 对青少年的网络行为,学校宜疏不宜堵,与其消极被动地预防不良上网行为,不如积极引导青少年文明上网、健康上网。"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齐学红在接受快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说,学校教育应主动履行对青少年上网行为的价值引领职责,将引导青少年文明上网、健康上网作为学校常规管理以及培养未来公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 家庭是青少年沉迷网络教育的第一现场 "。齐教授表示,家庭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要承担起作为第一责任人的职责。长期以来,很多家长迫于工作和生活压力,疏于对子女的教育引导,把教育孩子的全部责任都推给学校,没有履行作为家长的教育职责。而青少年网络行为的有效监管,家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场所。" 特别是孩子大了,有了自己的独立空间,长时间在房间里上网、游戏,家长往往察觉不到。这时候就要对其引导、干预,甚至监控上网习惯了。"
齐教授呼吁,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工作,要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态势。
(编辑 余爽)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