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赵冉)五一小长假临近,又将迎来新一轮的旅游高峰,而消费者最为担心的则是旅行中可能遇到的 " 坑 "。人在 " 江湖漂 ",常见的景区、商家套路,你是不得不知道的。为了帮助游客避免遭遇窘境,全球旅游消费指南马蜂窝旅游网联合 ZAKER 共同发布《2018 五一小长假 " 避坑 " 攻略》,针对旅途中常见的强买强卖、假特产等现象为消费者提供了应对指南。
超过九成游客 " 踩过坑 "
旅行中重金买回假 " 特产 ",参团遇上 " 黑导游 " 等旅游陷阱常常见诸报端,不但影响游客体验,更可能为消费者带来财产损失。数据显示,曾遭遇过旅游陷阱的游客人数占比超过九成,仅 5.92% 的游客表示从未 " 踩过坑 "。
在诸多旅游的 " 坑 " 中," 景点商业化严重 " 被游客抱怨最多,其次则是买到了 " 伪特产伪小吃 " 和 " 景点夸大宣传 "。而在旅游的各个环节,从食宿到交通,几都可能埋藏着旅游陷阱。
数据还显示,74.85% 的游客表示会担心在旅途中不慎 " 踩坑 ",10.83% 的游客认为出门在外,被 " 坑 " 了也很正常;而另外 11.51% 的游客则相信自己能避开所有陷阱。
负面新闻往往对当地的旅游形象产生重大影响,但游客对此的重视程度是否真有那么高?调查显示,有 8.16% 的游客表示,如果看到即将前往的旅游目的地出现负面新闻,一定会取消旅游计划,而有 75.73% 的游客会考虑取消计划。另外 16.31% 的游客并不在乎这类消息,不会因此取消旅游计划。
针对以上旅游风险,《2018 五一小长假 " 避坑 " 攻略》中,还列举了七大最容易 " 中招 " 的旅游陷阱。
陷阱一:伪特产、伪小吃
伪特产、伪小吃是消费者最容易遇到的旅游陷阱之一。网上曾流传一个《不推荐指南》:北京人不推荐南锣鼓巷,上海人不推荐城隍庙,厦门人不推荐鼓浪屿 …… 在这些城市的小吃街上,总有一些打着 " 正宗 "" 特产 "" 老字号 " 的门店,却卖着鱿鱼、烤翅等食物,让游客误以为是本地特产或小吃。
经验丰富的游客会发现,最正宗的小吃往往隐藏在本地人居住的居民区附近。游客可在出行前多多关注城市本地的美食攻略,找找地道的当地美食,避免一味跟风。此外,景点周边卖特产的商圈中,鲜花饼、牛肉干等都是常驻产品,银饰、玉器、珍珠、贝壳等物品,在全国各地都很多见,不建议在旅游区购买。
陷阱二:山寨景区
山寨景区也是人们经常会遇到的旅游陷阱——如果旅游前不做攻略,游客尤其容易上当。
山寨景区往往没有任何观赏价值,通过夸大宣传,配合黑导游、黑车司机拉客。比如,西安就曾出现令人啼笑皆非的秦陵地宫、世界八大奇迹馆、鸿门宴遗址。这些景区呈现的诸如蜡像做的秦始皇棺樽、" 双眼皮、红嘴唇 " 秦始皇陵兵马俑、四羊方尊、法老胡夫棺椁等历史文物让人哭笑不得,
陷阱三:花招百出的强买强卖
强买强卖在各个目的地都衍生出不同的版本。前些年,低价旅游团横行,常常会出现 " 不买就甩客 " 的现象,近两年随着各项治理的展开,不合理低价团现象有所好转,但并未完全杜绝。
国内的剧本往往是一群人围着一个卖特产的摊贩,吹捧 " 土特产 " 的功效,吸引游客注意,当游客流露出想买的意向,摊贩会抢先将 " 特产 " 进行切割、粉碎等加工,然后要求游客出高价购买。
国外也有类似的情况——好莱坞星光大道上兜售光盘的小贩会以 " 免费 " 的名义让游客看看,一旦游客接过光盘,小贩会迅速在光盘上签名再塞给游客,并要求买单。有时,一个小贩成功后,还会有更多同伴围上来兜售。一些境外目的地有向情侣 " 免费 " 赠送玫瑰花和红绳的小姑娘,也是同理。一旦接过玫瑰花,就会被小贩和同伙缠上,难以脱身。
游客遇上兜售类似小商品,或以各种方式 " 免费 " 赠送光盘、小礼物的人,都不要和他们对视,也不要触碰他们都商品,这样就能避免上当。
陷阱四:拍照收费陷阱
在旅行中," 拍照 " 也可能遇到消费陷阱。例如,在有鸽群的广场上,有人趁游客摆姿势的时候往游客的手中塞玉米粒吸引鸽子飞。结束之后则向游客索取高额鸽食费。一些主题乐园附近则可能有扮成各种卡通形象的人偶拉着游人拍照,拍照后索要取经费——而这些人并非景区的工作人员。出门在外遇到这类情况,要摆手拒绝,不要随意搭讪。
陷阱五:赌博游戏
在一些城市的公园、动物园门口,还有一种古老的骗术值得游客注意。
摊主拿着弹球游戏的装置,游客可以花钱购买一次弹球的机会,如果小球弹入相应的位置,就可以得到标注的钱数。在摊主的演示中,一次赢几百块钱似乎是很容易的事。但人们花钱尝试时,往往拿不到奖金。
类似的骗术还有猜 " 红蓝铅笔 "、街头象棋残局等。这类骗术靠 " 挑战 " 和 " 奖金 " 吸引游客,利用游客爱占小便宜的心理赚钱,还衍生出很多不同的变种。而避免上当的法门,是远离类似的赌博游戏,不要贪图地摊上的小便宜。
陷阱六:假警察查护照
很多中国游客对于欧洲国家的文明程度和社会治安情况并不了解,常常会盲目信任。事实上,很多等欧洲国家的治安状况也并不完美。
一个常见的骗术是,一人或多人穿着制服(或冒充便衣)拦住外国人要求检查护照,之后以缺乏某个文件为由,恐吓游客要将其带到警察局或罚款。多数游客怕麻烦,赶紧认罚交钱,因此诈骗者常常得逞。这类骗局中,诈骗者还有可能要求检查游客的钱包,借机偷取现金等。
对这样的骗局,建议游客在遇到警察时,可以先行要求对方出示有关执照或证件,必要时可以向路人甚至当地使领馆求助。
陷阱七:" 有毒 " 的行李
这是一个虽然不常见却对旅行者危害极大的旅游陷阱。一些贩毒者出没于东南亚等地乃至各国的机场、海港等交通枢纽,伺机寻找游客搭讪,等稍微熟悉之后,便以行李过多为由,请游客帮忙携带行李通过安检或海关。这些行李中,则藏着他们早已准备好的毒品。
这类陷阱极大程度威胁着出境游客的人身安全,游客需格外留意。一旦毒品被查出,携带行李的游客就会被捕,成为毒贩的替罪羊。在很多国家,贩毒、运毒都会面临极为严重的刑罚。因此,在机场遇到任何陌生人请求帮忙带行李,不要轻易应允,提高警惕,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编辑 张爱红)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