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怀念青春的名义,这个五一假期电影《后来的我们》刷屏了。作为刘若英导演处女作,上映不满 4 天,这部电影票房已突破 8 亿元,刘若英也成为华语影史最高票房女导演,猫眼平台更是预计其最终票房将达到 14.69 亿元。
▲从左到右:周冬雨、田壮壮、刘若英、井柏然(主办方供图)
不过,在票房节节攀升的同时,关于电影恶意大面积退票,票房造假的质疑越演越烈。目前,国家电影局已介入,电影主创团队和猫眼电影平台也做出了回应。目前可以确定的是,大规模退票的确发生了,但利益相关方却都是一副无辜模样,事件真相依然扑朔迷离。
国家电影局:退票情况确有异常
4 月 28 日《后来的我们》上映首日,大量影院遭到《后来的我们》的退票,因此有推测称,电影通过预售 " 锁场 " 炒热度以保排片,再在上映第一天退票,无异于 " 空手套白狼 "。
据央视中国电影报道,某连锁院线经理表示,《后来的我们》退票率大概是百分之六左右,而行业里面的正常退票率都是千分之三、千分之二左右,所以《后来的我们》退票率肯定是高的。
▲图片来源:@电影票房 BAR
据中国电影报消息,国家电影局关注到《后来的我们》大量集中退票反映之后,依据国家电影专资数据平台的数据,对近几日退票信息进行了分析,初步认定该影片退票情况确有异常,具体问题尚待研判。
4 月 29 日,电影局有关负责人已对影片出品方、发行方等相关人员进行了约谈,要求立即完善退票机制,认真查明存在的漏洞、进一步梳理情况、完善数据,形成书面报告报主管部门。
电影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无论哪一部影片,都应该以其影片质量去赢得观众喜爱。电影主管部门坚决反对不正当竞争,反对任何票房造假的行为,决不允许任何扰乱电影市场、破坏市场秩序、损害电影产业整体利益和声誉的行为。
对此一旦发现查明,将严肃处理。希望广大电影企业和从业人员认真学习遵守《电影产业促进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共同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动建立更加规范有序的电影市场。
与此同时,4 月 30 日晚间,《后来的我们》官方微博以及刘若英团队双双发表声明,呼吁 " 尽快查明事实真相,早日回到更纯粹的电影讨论之中。"
在刘若英工作室的声明中,表达了三点:第一,希望尽快查明事实真相,让讨论回归电影本身;第二,刘若英团队在事件发生后,也通过和片方及发行方沟通,希望找到事实真相;第三,刘若英团队一直以诚信作为行事标准。
《后来的我们》电影官微也发表了一则主旨相近的声明:" 希望对事件彻查到底,感谢观众和媒体的关心。"
票房不受影响,五一档独占鳌头
每经小编(微信号:nbdnews)注意到,在遭受恶意大面积退票质疑后,《后来的我们》排片并没有受到影响,在 4 月 28 日上映首日排名占比到达 43.8% 之后,4 月 29 日、4 月 30 日排片分别为 50%、49.6%。截至发稿,今日(5 月 1 日)的排片已达到 48.3%,票房已达 8.21 亿元。
不过,与《后来的我们》不断攀升的票房相反,电影的口碑却直线下降,目前在豆瓣的评分已由最初的 7 分下降到 5.9 分。
▲《后来的我们》排片数据(图片来源:猫眼电影专业版)
五一假期是电影的黄金档期,今年五一档共有 7 部影片即将上映,除了《后来的我们》,徐峥监制并主演的悬疑片《幕后玩家》,陈伟霆、林允、胡军主演《战神纪》都被寄予厚望。
然而,和《后来的我们》相比,后两部影片的表现却不尽人意,截至发稿《幕后玩家》的票房为 1.62 亿元,而众星云集的《战神纪》票房还不到 3000 万。
▲五一档票房数据(图片来源:猫眼电影专业版)
有意思的是,4 月 29 日,《幕后玩家》出品方发出联合声明,针对此次退票事件," 建议各方咨询相关平台和出品发行方探寻真实原因 "," 鼓励所有国产电影从业者,遵守正常市场秩序,合理运用宣发动作。"
另一部电影《战神纪》,则从上映第一天起就质疑作品被恶意刷低分、偷票房。《战神纪》官方微博 4 月 29 日表示,多个票房平台数据显示,4 月 29 日 9:01、11:40、12:02 三个时间段内,《战神纪》当日票房在 372.4 万未有任何增长的情况下,11:40~12:02 之间,短短 20 分钟上映两日累计票房从 2064.4 万跌至 1511.8 万。
▲图片来源:《战神纪》官方微博
4 月 30 日,《战神纪》官方微博称,有观众反映,《战神纪》自 28 号上映伊始,购票后会收到因设备故障无法出票、出票后因各种原因被退票等致使观众无法正常观看《战神纪》的情况。针对此,《战神纪》一定会维权到底,问责到底!
双重身份的猫眼被质疑
注意到,在这次退票风波中,产生 38 万张退票的猫眼电影因为同时具有电影出品方和发行方身份而饱受质疑。
针对网上曝出的退票事件,猫眼在 4 月 29 日凌晨发布声明回应:截至 4 月 28 日 23 点,经排查,猫眼平台疑似被恶意刷票并退票数量约 38 万张,涉及票房约 1300 万。占影片当日总票房 2.8 亿的 4.6%。被恶意刷票订单集中在 19.9 元等特惠票。猫眼已将相关详尽数据和证据提交主管部门。
中国电影报道消息,4 月 30 日凌晨,猫眼就《后来的我们》退票事件进行第二次回应:在 4.28 发生的 38 万退票订单中,有 54% 的订单确定为用户正常改签行为,而在剩余 46% 的退票订单中,有部分疑似黄牛所为的恶意刷票。
猫眼表示将在未来优化电商平台的退改签功能,并优化底层设计,避免退票数据统计当中的误解。
不过,猫眼的说法并不能令人信服。在猫眼的声明下,有网友留言表示:" 购票平台就不该参与发行。搞乱电影市场,你们良心过得去吗?"
而对于猫眼称 46% 的退票订单疑似黄牛行为,有分析称,在互联网平台占据绝大多数市场份额的情况下,黄牛的生存空间早已被大大压缩,一部文艺片竟能引得如此多黄牛囤票,又不约而同在同一时间退票,并不多见。
票房造假新模式?
对中国电影来说,票房造假偶有发生。
2009 年动画片《阿童木》曾宣称该片首映 3 日票房过 4000 万元,这个说法几日后被媒体指为不实,根据国家电影专项资金办公室的数据,该片首映 3 日票房实为 1700 万元左右。
2016 年电影《叶问 3》票房造假轰动全国。据全国电影市场专项治理办公室调查,《叶问 3》存在非正常时间虚假排场的现象,查实的场次有 7600 余场、涉及票房 3200 万元。另外,该片总票房中含有部分自购票房,发行方认可的金额为 5600 万元。
此前的票房造假往往是制片、发行、院线勾结买票房,发行方自掏腰包真金白银买票房或者给院线排片返点,各方皆大欢喜。如今,通过第三方平台虚假预售捆绑排片成为票房造假的新模式。在这个新模式中,由于大规模退票,院线的利益被忽略掉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深圳环球国际影城 4 月 29 日公开发表声明,谴责大规模退票事件给影城造成的损失,并规定只允许每个场次 4 张票的改退签权限,影城也不接受任何渠道商的退票处理。
淘票票曾发布数据指出,目前中国网络购票观众的数量已达到了 80% 甚至更高。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院线将更依赖于线上购票平台的支持。
中国电影报道消息,《影视风向标》主编、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理事胡建礼表示:
猫眼既是出品方又是发行方,就相当于是自产自销。这件事对以后中国电影的发行的生态可能会造成一个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大的院线肯定会把自己发展会员,或者建立自己的 app 这样的销售的渠道作为重中之重提出来。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