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 4 秒的音频爆红,被刷屏了一整天,全球网民为此吵得不可开交 ......
就是下面这段,你听到的单词是 ''Yanny'' 还是 ''Laurel''?
⬇️⬇️⬇️
这段音频最早在国外知名论坛 Reddit 发出后,立刻引发热烈讨论,网友意见分裂成两派:有人宣称只听到了 Laurel,另一派则表示念的绝对是 Yanny......
然后,争论迅速蔓延到了推特、脸书和微博等其他社交网络,最终演变成了一场全球互联网大战。
一时间,夫妻争吵,情侣分手,基友反目 ……
“ Yanny... 我听了 10 遍都是 Yanny 啊,真不知道怎么有人会听成 Laurel ”
“你们怎么会听到 Yanny?这绝壁就是 Laurel 啊!”
“怎么可能听出 Laurel?明明就是 Yanny!”
“听到 Yanny 的朋友,你们怕不是脑子有包吧!”
“听出来 Laurel 而不是 Yanny 的人都是垃圾。”
还有人更困惑,因为他们两个都听到了 ......
“我可能是个超人吧,Yanny 和 Laurel 我都听到了。仔细听的话,Yanny 要更清楚些,但低音里肯定有 Laurel。”
甚至,不少名人也加入了这场混战 ......
水果姐 Katy Perry:大写的 Laurel 啊!
美国著名作家(代表作《闪灵》、《肖申克的救赎》等)Stephen King:就是 Yanny!
甚至连全美人民最爱的“艾伦秀” ( Ellen Show ) 都暂停了,因为大家都忙着听到底是 Laurel 还是 Yanny 去了 ......(Ellen 本人听到的是 Laurel。)
所以,这到底怎么回事?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单词啊,为什么大家还会听混呢???
一种说法是,这本身就是一个两可之间的混合音。Ya 和 La,n 和 r,y 跟 el,都很接近。
如果只保留音调里较高的部分,更接近 yanny。
如果只保留音调里较低的部分,更接近 laurel。
为了论证这个说法,有实践派动手了,推特网友 @earthvessquotes 根据音高的不同给出了波形演示:录音里的 Yanny 只出现在高频部分,Laurel 出现在低频里。
下面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
⬇️⬇️⬇️
由于我们的耳朵对不同频率声音的敏感度不一样,所以听到的发音就不一样。
而随着人年龄增大,听力下降,首先会失去的是对高频声音的感知。
就像之前有一个火爆 Youtube 的测试:点开下面这个视频,把音量开大,据说超过 35 岁的人就听不到这个声音了!
所以有人就得出结论:
能够自如在 yanny/laurel 间切换的人,可能对声音更敏感,或者受过专业训练,能集中注意力去分辨混合音里不同的组分,就像训练有素的指挥能听出交响乐团里不同乐器的声音。
年龄小的人更可能听到 yanny。
年龄大的人更可能听到 laurel。
于是一位 Reddit 用户总结说:听到 Laurel 说明你老了。
听闻这个“噩耗”,“ Laurel ”党自然是不干了 ......
有网友就对这个说法提出了质疑:“我把所有音频都调到 1 千赫至 -70 分贝,按上面的意思,肯定是能听到 yanny 了吧?但我还是只听到了 Laurel ”。
这下,这个说法也不能完全解释 yanny/laurel 之争了 ......
眼看这场争论愈演愈烈,国外媒体也都炸开了锅,纷纷去请各路专家来给说法。
来自亚利桑那大学的语言和听力学教授 Brad Story 用示波器分析了一下 ——
他认为,从波形来看,原始录音更接近他自己发音的 laurel,不那么接近他自己发音的 yanny。
因此他投 laurel 一票,并认为:听到 yanny 的人是因为原始录音压缩得太厉害导致的模糊音。
好吧,恭喜 Laurel 队扳回一分!
此外,大家也提出了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可能干扰人的感知 ——
声音和音频工程师马特 · 米克尔森 ( Matt Mikkelsen ) 补充,你听录音的方式也会改变你听到的内容。例如,更换耳机或扬声器都有可能让你本身听到的“ Yanny ”变成“ Laurel ”。
另外,人的先入之见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果你听录音时期待听到某个特定的单词,那么你更就有可能听到这个单词。
如果给一个没有看选项的人听录音,由于 laurel 是更常用更常听到的单词,因此更多人可能会听到 laurel。
如果你先看到了 yanny,就会更容易听到它。
(音乐家 Yanni 表示他只听到自己名字 Yanni~~ hahaha~~~)
正是上面所有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才造成了网上的这一番争论和混乱。
闫妮还是螺肉?这是个问题。
其实,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引发大规模分歧的现象级网络事件了!
3 年前,蓝黑 / 白金裙子之争震惊全网。
然后,大家又因为一件外套吵起来了,出现了蓝白、黑棕、绿金、绿棕几种答案 ......
后来,这鞋子到底是“粉 + 白”还是“绿 + 灰”,也让大家炸开了 ......
总而言之,无论是 yanny/laurel,还是以前的蓝黑裙 / 白金裙,都说明了同一件事 ——
即使面对着完全一样的事物,不同经历的大脑也会给出不同方向的解读。
哦,忘了问大家:你听到的是 Yanny 还是 Laurel?
(编辑 高霞)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