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宋经纬 / 文 施向辉 / 摄)5 月 18 日,由中央网信办、生态环境部主办的 " 美丽中国长江行——共舞长江经济带 · 生态篇 " 网络主题线下活动在南京正式落下帷幕,来自江苏、重庆、上海、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 11 个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的 200 多名记者,历时一周,深入探访了长江沿岸城市的生态保护与发展情况,长江生态的变化大家感触很深。
跨越 11 个省市,1075 篇报道展现长江经济带
在过去的一周时间里,来自 60 多家网络媒体的 200 多名记者,深入长江经济带 11 个省市,运用新媒体传播手段,充分展示了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的生态发展脉搏,报道了长江生态保护的新路径、新特色、新亮点,呈现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时代 " 长江之歌 "。据了解,本次活动主题鲜明,报道力量充实,网上宣传效果凸显,推出各类文字、图片、视频、短视频、直播、VR、H5 等报道 1075 篇。
在江苏站的行程中,现代快报记者跟随 " 美丽中国长江行 " 来到了南通、扬州、南京三地,采访了南通长江狼山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南通濠河生态恢复与保护、扬州江都水利枢纽工程、扬州三江营水源地、南京长江滨江风光带、南京长江支流秦淮河源头天生桥等地。不少记者由衷感叹 " 长江的变化可真大!" 南通濠河从 " 龙须沟 " 变成水清景美的 " 生态乐园 ",成为城市美丽怡人的风景线;扬州这座运河之城以绿为媒,用 " 城市公园 " 打造 " 公园城市 ";南京滨江风光带从 " 近水不亲水 " 变为真正亲水的休憩之地,成为古城新名片 ……
其中,最让现代快报记者印象深刻的是扬州廖家沟中央生态公园。2013 年以前,廖家沟这一片分布着 200 多个废旧品市场、39 家造船厂和砂石场,是当地著名的 " 三不管 " 地带,并且这样情景积存了 40 多年。通过航拍资料看到河道两岸堆满了垃圾,甚至连河道上都漂浮着垃圾,对生态环境却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经过几年的努力,拆除这里的废旧品收购市场、汽车拆解市场、废旧船只等,并对该片区进行了生态修复和圈层保护。如今的廖家湾中央公园宛若新生,白鹭在这里翩然起舞。公园周围的几万户居民也有了休闲好去处,散散步、跑一跑,原本的生活习惯彻底被改变。
不仅是江苏,11 个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像这样的绿色发展好故事非常多。四川宜宾利用 158 万亩竹林基地发展竹产业,产值过百亿;湖南益阳市组建 120 人河道专业打捞队,清理河道分分钟 ……
长江生态越来越好,江豚宝宝也来了
现场,中央网信办网络信息传播局负责人,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司副司长何家振,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委网信办主任徐缨,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统战部长陈勇,江苏省环保厅副厅级环境监察专员尹荣尧共同出席总结会,江苏省委网信办副主任胡连生主持会议。
中央网信办网络信息传播局负责人表示:" 长江,是孕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滋养、包容两岸亿万生灵的生命之河。长江经济带覆盖 9 省 2 市,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 40%。" 为了大家更好的生活,一定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放在压倒性的位置上,徐缨也表示,需要不断推进长江经济带创新发展、协同发展、绿色发展。
△ 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委网信办主任徐缨致辞。
活动现场,大家乘船来到江上,感受长江魅力。这时,突然有几只江豚从水下跃出,圆圆的脑袋,光滑的脊背,惊呆了在场的小伙伴。" 一直听说江豚非常珍惜,没想到竟然有机会见到,实在太可爱了!" 随行记者说。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杨光告诉快报记者,最近一段时间,几乎每天都能看到江豚的身影。由于长江南京段生态保护良好,长江江豚近几年来,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增加的趋势。不仅是江豚,随着长江生态的不断恢复,很多动植物都在江边安了家。据了解,南京滨江风光带就有 700 多种植物、50 多种鸟类,而扬州的三湾公园还发现过珍贵鸟类 " 水凤凰 "。
△ 南京段长江沿线。
何家振表示,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努力,希望广大网络媒体继续关注长江生态保护工作,推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落实到位,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根本改善,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编辑 魏如飞)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