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翟梦杰 记者 仲茜 文 / 摄)大脑中的神经元是如何工作的?神经元的结构是否可以用 3D 影像呈现出来?随着情绪变化、年龄增长,大脑神经元又会有什么变化?5 月 18 日,东南大学宣布成立 " 脑科学与智能技术研究院 ",汇聚来自工程学、生物学、信息与计算机科学、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等多个学科的 50 多位博士,并与美国艾伦脑研究所合作,将围绕脑科学大数据的建立、分析与可视化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 脑科学,包括研究大脑及类脑的结构、功能、机理和应用。我们现在做的主要工作,就是将大脑神经元结构数字化,建成一个脑科学大数据库,为生物医学研究提供珍贵的数据资源。" 在描述如何绘制一个小鼠的大脑神经元 3D 图谱时,东南大学艾伦联合中心主任 彭汉川这样形容说:" 海量大数据,高度复杂性 "。据悉,目前从传感、采集设备到可视化软件,都需要大量自主研发。
除了绘制大脑神经元 3D 图谱,东南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谢维介绍说,脑和智能研究院也将研究那些基于大脑工作机理的新型人工智能技术,并应用于众多科学前沿问题中,如脑机构与功能的解析,脑疾病与脑发育的研究,儿童认知与孤独症的脑发育机制研究,基于神经认知的儿童教育研究等。
" 脑科学大数据,可以为我们研究人的情绪变化,提供又一大客观数据。" 东南大学儿童发展与学习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郑文明介绍说,他们实验室目前基于脑电帽、近红外、心电波、表情传感器等,收集人的情感变化,而有了脑神经元结构及运行的数据,则为神经教育学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 也就是说,有了脑科学大数据资源,再用一个‘脑电帽’传感器,可以让‘读心术’的超能力成真。"
(编辑 魏如飞)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