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全媒体 2018-05-24
提前来一波剧透!南京名城会非遗创新成果展给你满满“惊喜”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徐红艳 / 文 马晶晶 / 摄)云锦、榫卯、金箔、竹编、陶瓷 …… 这些中国传统非遗技术遇上现代生活,会擦出怎样的火花?作为第八届南京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的重头戏之一," 创承智造 " 非遗创新成果展备受期待。5 月 24 日,现代快报记者前往南京江宁织造博物馆提前探展。目前,布展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部分展品已陈列到位。据了解,5 月 28 日 -8 月 27 日,该成果展将正式向公众开放。

今后你家的沙发、餐盘,可能就有非遗元素

走进布展现场," 承 " 字型的时光隧道随处可见。布展虽未过半,但 " 创承智造 " 的主题随处可见。

与古代高脚瓷碗外形相似餐盘,以实用性重新走上餐桌;由传统竹编工艺制成的竹凳,坐起来竟有沙发的质感;古代作为礼器使用的铜鼎,这次以炊具的身份回归生活 …… 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古代器具和非遗文化正以别样的巧思,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

" 这次展览关注的是南京地区众多非遗工艺在当代的转化,让非遗产品更丰富,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 创承智造 " 非遗传承与创新成果展策展人韩德昌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整个陈列的情境上也特意营造了一种未来感,像是走进一个特殊材质的时空隧道的感觉。

" 传统不应该只属于过去,其中很多元素是可以让我们当代人在生活里应用、享用的。" 他表示,把现在生产技术的耐用特点和古典器具的造型结合,设计出来的产品比较符合当代生活的需要。比如古代的高脚瓷碗很优雅、能隔热,但容易破碎。" 我们的设计师在设计转化的时候,将材质转化成了塑胶,这样一来,它倒了之后不仅不会破裂,同时还兼具隔热的功能。" 据了解,此次成果展共有 100 多件展品展出,其中近一半是创新运用非遗技术或借鉴中国古典器物外形去设计的新产品。

吹出来的 " 惊 " 喜 金箔制作工艺藏在贺卡里

提起金箔,大家都很熟悉,南京金箔的产量占到了世界总产量 70%。不过,小小一张金箔却来之不易,足足要历经 12 道工序才能造成 0.12 微米的平均厚度。布展现场,一个形如贺卡的展品,将非遗金箔制作工艺和生活里的节庆活动联系了起来。

打开这张 " 贺卡 "," 惊 " 喜也不期而遇,里面竟藏着一整张金箔纸。只要轻轻一吹,这张金箔纸就会瞬间 " 分崩离析 ",幻化成桃叶、霜蝉等包含美好寓意的图案。" 贺卡还可以定制,当做生日贺卡或喜帖等。" 韩德昌说,这就是当代的观点去看传统工艺。过去的吹只是金箔制作的最后一道工艺,消费者或使用者看不到,实际上过程很有趣。国际知名首饰设计师 Kim Buck 从金箔匠人口吹金箔动作中汲取灵感,运用巧思把这个动作转移到消费者自己来做,所以叫 " 金 " 喜卡,谐音 " 惊 " 喜。

据了解,金箔制作共有 12 道工序,分别是黄金配比、化金条、压延、做捻子、落金开子、沾金捻子、打金开子、装开子、炕炕、打了细、出具和切金箔。其中,装开子中对应的就是嘴吹的工艺。金箔手艺人们 " 吹工 " 了得,要练上许久。而此次展出的 " 金 " 喜卡,因为金箔下涂抹有少量的胶水,普通人吹起来也可以毫不费力了。

(编辑 张爱红)

相关标签

南京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