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余乐)5 月 26 日下午,2018 南京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 " 文学出版 " 版块主题论坛—— " 一带一路 " 国际文学暨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在六朝博物馆举行。" 一带一路 " 沿线 13 位知名汉学家和 35 个国家的 43 名优秀青年代表参与论坛,围绕 " 创意与文学 · 青年与世界 ",在文化发展创新、创意设计、文化遗产保护、非遗传承等领域进行研讨和碰撞,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凝聚智慧、畅想未来。
13 位汉学家出席论坛
现代快报记者获悉,首届 " 一带一路 " 国际文学暨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和 2018 南京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组委会、中国文化对外翻译与传播研究中心主办,由南京市文化投资控股集团旗下南京申都促进中心和中国文化译研网共同承办,指导单位为中国作家协会。
出席论坛的 13 位汉学家均在国际享有很高知名度,包括:中华图书特贡奖获得者印度著名汉学家墨普德、美国作家克里斯托福 · 麦林,还有叶兆言名作《南京人》的译者大卫 · 查尔斯 · 伊斯特等。
南京也派出了自己的精英团队,包括著名作家叶兆言及南京申都特聘专家刘锋、金鑫荣等。
" 我很喜爱有关南京的图书。" 大卫用相当流利的中文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他用了两个半月的时间,将叶兆言的《南京人》翻译为英文。此外,他还读过《红楼梦》,感受到很古典很精致的金陵文化。
叶兆言:南京人自古爱读书
会议现场,作家叶兆言穿着衬衫和牛仔裤,一如既往的低调而随意。当被问到最近的创作时,叶兆言表示,他在为新书《刻骨铭心》做宣传。" 写作能给我带来快乐,我相信,阅读也能给一些人带来快乐。" 他说。
提起南京有申报文学之都的想法,叶兆言表示,从历史上来看,南京算是个文学之都。" 当年李白来南京,那是多么高兴,他赋予了南京很高的评价。" 他说,如果单纯谈一座城市的文学成就,很难评判,容易引起争议,但南京百姓对文学的热情一直较高,尤其是六朝," 从这个层面上来讲,南京能谈得上文学之都。"
提起看书,叶兆言说,现在天天写作的人不是很多,天天看书的人也不是很多,这是个很真实的情况。" 书是为喜欢看书的人准备的,让想看书的人能看到。" 他认为,这也是一种简单的快乐。
两部南京主题作品将向全球推介
论坛现场,还举行了 " 一带一路 " 国际文学论坛永久落户南京启动仪式、" 新世纪中国当代作家作品海外传播数据库 " 发布仪式和南京文学作品翻译资助计划暨成果发布仪式。
现代快报记者获悉," 一带一路 " 国际文学论坛系南京与中国文化译研网携手打造,聚焦 " 一带一路 " 战略构想,填补国内尚无这一国际文学交流平台的空白。
目前,中国文化对外翻译与传播研究中心暨中国文化译研网(CCTSS)联合中国作家协会《小说选刊》杂志社,已经启动了 " 新世纪中国当代作家作品海外传播数据库 " 项目——通过推荐 100 位中国当代优秀作家,将大批高水平创作人才的介绍、作品、个人故事译成英、法、德、俄、泰、阿拉伯、西班牙、匈牙利、土耳其、罗马尼亚语 10 种语言向全球推介。
这意味着,1000 张中国作家名片将集体 " 亮相 ",在实现海内外作家、作品自由分享的同时,推动更多优秀的中国文学作品被发现、理解和传播,让世界更好地熟悉中国作家、倾听中国声音。
据了解,首批入选南京文学作品翻译资助计划的是两部南京主题作品,一部是著名作家叶兆言创作的散文随笔《南京人》,另一部是通过大报恩寺塔演绎的畅销小说《琉璃世 · 琉璃塔》,目前两部作品已全部完成翻译工作。
(编辑 周冬梅)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