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 12 月,由美国 80 后华裔女作家丽萨 · 康撰写的长篇小说《离岸人》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这本书通过生动而催人泪下的故事,描写了中国移民在海外(美国)的心酸生存经验,揭开了美国移民问题的伤疤。丽萨 · 康细腻优美的笔调、关怀现实的勇气,使得《离岸人》成为了美国文坛移民文学的新翘楚。
作为 " 离岸人 ",一代代移民离开自己的生地与故土,被抛掷到一个全然陌生的生活与文化环境中。在大洋彼岸,他们拥有不同的人生际遇和梦想,但无一例外地,他们始终无法摆脱 " 故土 " 投射在他们身上的影子和印记,并终其一生苦苦追索家园与自我的意义。
重新选择的人生该如何继续?心灵的归宿将指向何方?小说《离岸人》讲述了母与子两代 " 离岸人 " 的人生经历与心灵成长史。偷渡美国的中国女人郭佩兰,和她在美国出生的 " 私生子 " 郭德明,两人漂泊异乡,几经离散。梦想和心酸、疏离和背叛,怀疑和信任 …… 他们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正是几代 " 离岸人 " 的缩影。他们在底层环境中的摸爬滚打,也透露出移民问题的种种复杂性。
成长:自我的失落与寻找
主人公郭德明出生在美国,尚在襁褓时,便被还未在异国站稳脚跟的母亲郭佩兰送回了家乡。在福建省的村庄,他由外公抚养长大,直到 6 岁时外公突然去世,他又被母亲接回了美国。
母亲曾经的 " 遗弃 " 让母子间的关系充满了隐约的紧张感,由此产生出一种张力的情感——德明叛逆而渴望母亲的爱,佩兰深爱着儿子又向往着自由。但好在,在与同样来自福建的利昂、薇薇安、迈克尔的共同生活中,一切看似都在走向正轨。然而,毫无预兆的,佩兰在某一天突然消失了。在痛苦的等待与怀疑中,德明最终被送给了一对美国夫妇收养,并且有了一个美国名字 " 丹尼尔 "。他不得不让自己接受一个 " 事实 " ——母亲又一次 " 遗弃 " 了他。
虽然有了旁人看来更好的生活,曾经的德明、更换了姓名的丹尼尔却一直生活在一种疏离感和不安全感之中。他与周围环境、同学乃至养父母格格不入,只有在音乐中才能找到自我。不仅如此,他总是搞砸一切:学业、友谊、亲情,包括他挚爱的音乐。潜意识里,他觉得自己不配得到成功,他摇摆不定,无法接受当下的自我,也没有勇气寻找理想的自我。直到偶然的一天他获知了失散多年的母亲的消息,并又在摇摆不定之中开始了寻母之旅。
寻找:找回完整的自己
" 丹尼尔 " 的部分是不完整的," 德明 " 的经历与灵魂也是他生命的一部分。寻找母亲的过程仿佛一种仪式,在确认自己并不是被遗弃的那个的同时,也找回自我曾经存在却被隐去的那个部分——找回完整的自己。
在与母亲最终和解的那一刻,德明突然意识到," 一直以来,他都在等待自己真正的人生开始 "" 但是他的人生一直在进行中 "。不完整的、失掉 " 德明 " 的丹尼尔,潜意识中无法接受一个零碎的自己——不完整的自己是无法前进的。潜意识中他认为,只有完整的自己,才有资格和勇气去追求完整的人生。
德明寻回了母亲,找到了曾经的自我,但他依旧要面对选择——是在中国同母亲一起生活,还是返回美国继续追求音乐的梦想。但直到 " 被抛弃 " 带来的创伤被抚平的那一刻,他才有勇气面对接下来的人生,才意识到:不论曾经如何,他都必须不断地面临选择,面临无数个可能的自我。
最终,他找到了母亲,又 " 离开 " 了母亲。但母亲角色的回归,正是他找回曾经的自我、接受当下的自我,有勇气去寻找未来自我的开端。
离岸人:现实问题与自我认同的双重关照
《离岸人》的两位主人公在不同程度上都有作者丽萨 · 康的影子。德明是她作为孩子的一面,佩兰是她作为女性的一面。从丽萨的个人网站可以看出,她是一位内心叛逆而充满想法的女性,并且从小就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
丽萨是第二代移民,是她父母移民美国后生下的第一个孩子。虽然在美国长大,但父母和亚洲面孔带给她的文化印记始终无法抹去,让她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就像书中的德明一样。只有在读书、写作与音乐当中,她才能找到内心的安宁与真正的自我。直到有一天,她看到了一篇报道,一个非法移民的中国女人的故事,并萌生了写这篇小说的想法。或者按她自己的话说,她很早以前就意识到应该写写 " 那些像我一样的人 "。
因此,《离岸人》的故事,是一个半虚构的故事。它的灵感确实来源于一则真实的报道,在此基础上虚构出一对关系特殊的母子;德明和佩兰的故事是被想象的,但其中折射出作者真实的经历与感受:音乐是真实的,纽约是真实的,作为移民的隔离感、疏离感、孤独感、不安全感也是真实的。
自我认同不止是移民、少数族裔或者说那些 " 离岸人 " 特有的问题,而是所有人都需面对和思考的人生问题,但这个问题在移民和移民作品中却被呈现得异常清晰。被横空抛入的、充满陌生化气息的异文化环境,让身份认同、自我认同问题更加突出,与不同的他者、不同的自我之间的矛盾更加鲜明。例如移民文学的早期代表作品《喜福会》,小说和电影里刻画的四对母子,折射出的不止是关于文化印记的问题,更是一个女性身份的自我觉醒的问题。
在这个意义上,《离岸人》在与表现中西文化冲突的那些多样的移民文学、影视作品一脉相承的同时,也具有更加普遍、更加深刻的哲学意义。" 离岸人 " 代表的不仅是移民、是少数,也代表着每一个在社会中 " 独自 " 漂泊、寻找自我的人,是所有单个的人、是大多数人。
《离岸人》这部作品不仅具有强烈的现实参考意义——它探讨移民问题、美国移民生态的历史和现状、女性的独立与成长,也是我们每个人最真实的心灵写照——我们都是 " 离岸人 ",都在不断寻找失落的和等待被发现的 " 自我 "。
《离岸人》
(美)丽莎 • 康 著
中信出版集团
2018 年 12 月出版
深圳晚报记者 刘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