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于露)日前,有网友在网络反映,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 16 级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有老师布置作业,让学生把《尔雅》的影印本整理在 word 文档上,利用学生帮助其完成工作任务。1 月 3 日,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主管教学的副院长李跃力在接受现代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情况并不存在,整理文献本身就是课程的一部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近日,有网友向知名微博博主反映,称陕西师范大学 16 级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有一位老师布置作业,让学生整理《尔雅》(就是将《尔雅》的影印本整理成 word 文档格式,然后添加标点,并叙写札记)," 这对于这个课是非常繁重的作业,因为不光是打字那么简单,有很多字是没有的,需要用专门的造字软件造字然后再打上去。他完全是把学生当成人肉打印机。"
该网友还晒出了一张涉事老师发布的朋友圈截图,上面写着,"2018 最后一天和郭璞一起跨年,希望来年能校完《尔雅》。" 在这位网友看来,这证明该老师是利用学生帮他完成工作任务," 三个班的学生给他的任务减轻了最少半年的时间。而且不知道这是挣钱的活还是学校给的任务。"
1 月 3 日,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主管教学的副院长李跃力在接受现代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半个月前就有学生向学院反映此事,院里随即进行了调查,发现并不存在老师让学生做项目,替他校对的情况," 这个课就叫《文献检索与整理》,在这门课程中《尔雅》本来就是比较重要的文献,老师让学生整理的文献叫《尔雅诂林》,本身也是课程中的一部分,课程实践性很强,需要将影印的繁体字的古籍变成今人可见的版本,这样的过程就是整理古籍的过程。《尔雅诂林》1998 年已经正式在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2014 年还再版过。老师就是让学生做简单的识读和加一些标点,非常简单,这是这个课程应该做的一项工作,并不是老师的项目,不存在老师给学生干活的情况。"
李跃力称,因为作业在开课时已经布置,学生有 4 个月的时间来做古籍整理工作,但是有些学生将作业推到了学期末," 文献本身是影印版,又是繁体字,把这些全打到电脑上,再加上现代的标点,相对来说在短时间内完成是比较繁重的,所以学生有点怨言也是能理解的。" 李跃力解释,涉事教师朋友圈所说的 " 校完《尔雅》" 指的是老师自己要写一本名为《尔雅注疏汇校》的书籍,与学生所做作业无关。
(编辑 刘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