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张凌丽 徐燕 记者 严君臣)近日天气寒冷,家住南通的上班族徐先生感觉自己得了感冒。为了让感冒快点好,徐先生自己服用了两种感冒药,一次性吃了 8 颗。没想到感冒症状不但没有好转,还出现了头晕等不适反应。1 月 3 日,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药剂科主任李泰平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感冒分不同的种类,一般需要遵医嘱服用,要是过量或者药不对症,可能会引起严重后果。
△市面上流行的几种感冒药 花宇 摄
据介绍,38 岁的徐先生一周前感觉喉咙痛,有异物感,时不时还有点咳嗽,就找了两种感冒药一同服下," 我先吃了四粒感通片,然后看到药箱里还有感冒灵胶囊,想着多吃一点可能效果来得快一点,于是又服用了四粒感冒灵胶囊。到了下午就忽然觉得浑身不对劲了,人没有力气,头晕,想睡觉。" 连续两天,徐先生一直萎靡不振,几天前,家人将其送往市六院。医生考虑徐先生是 " 感冒药中毒 "。
市六院呼吸科十二病区主任陈永权解释," 感通片药物成份中含有对乙酰氨基酚,而感冒灵胶囊中也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徐先生同时服用,相当于相同的药品成份累加,超过了正常的摄入量,因此引起‘感冒药中毒’。" 好在,徐先生自行服用的感冒药剂量不是很大,三天后症状就缓解了。
△市面上流行的几种感冒药 花宇 摄
相比徐先生,41 岁的佘女士就没有那么幸运了。2018 年 12 月 10 日,佘女士发热感冒后自行去药店买了感冒药服用,每天早晚各服一粒,连服 2 天后,佘女士出现了乏力、食欲不振,到市六院检查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居然超出正常值最高限 13 倍,而谷草转氨酶(AST)竟然超出了正常值的 33 倍。医生表示,ALT、AST 升高是肝脏功能出现问题的重要指标,佘女士并没有过量服用,考虑为过敏引起的药物性肝损害,住院 12 天后,佘女士才康复出院。
市六院药剂科主任李泰平介绍,佘女士口服感冒药的主要成分也是对乙酰氨基酚,但其体质对这种药物成份过敏,因此导致了肝损害。他表示,大约有 80% 的抗感冒药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它是世界各国广泛使用的、经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老少皆宜、经济实惠、使用安全性高的抗炎解热镇痛药。按照药品说明书的推荐剂量或遵医嘱服用是安全的,但是大量吃、与其他药品成份相似的抗感冒药混着吃,或本身存在着酒精肝、脂肪肝、肝功能不全等,易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特别是对某种感冒药品过敏者应禁用。
" 一些感冒药虽为非处方药物,但其中的一些成分却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吃。" 李泰平介绍,市面上感冒药很多,但功效各有不同。
药名中含 " 麻 " 的药物,其中 " 麻 " 指的是含有伪麻黄碱,会引起血管的收缩,导致血压、血糖、眼压增高,因此高血压、糖尿病和眼压高的患者应慎用;
药名中含有 " 扑 " 字的,服用后可能会引起嗜睡、困倦等症状,所以服药期间最好不驾驶机、车、船;药名中含有 " 酚 " 字的,指的是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是感冒药中用于缓解疼痛和退热的重要成分,它对胃黏膜有刺激作用,消化道溃疡患者服用应注意。
此外,中医对感冒类型分得很细,具有 " 清热 " 作用的板蓝根、金银花、清开灵等不适用风寒感冒,正柴胡等解表散寒的药物不适合风热感冒者使用。
医生提醒广大市民," 自我药疗 " 的安全原则是最好在医师或药师的指导下服用,医生会根据患者年龄、体重、身体状况等因素,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配伍禁忌,对药物的剂量进行适当的调整,使之更合适个体的患者。此外,有些药物宜在饭前用,有的药在饭后服用更好,有的使用后需定期复查。因此,由医生开出的药物相对更安全。如果患者自行服药,一般 3 天无缓解,就应到医院就诊。
(编辑 吴嫣然)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