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19-01-07
深晚报道|止庵来深办讲座 这次说说周作人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1 月 4 日,在盐田区图书馆 " 山川上的中国 " 系列中国文学讲座第三季第 11 讲上,学者、作家止庵与读者朋友们分享了《周作人:绍兴,南京,东京,北京》。讲座由知名设计师、本次活动的策划人之一韩湛宁主持。

▲止庵来深讲周作人,韩湛宁主持讲座。

止庵从周作人成长的人文及社会背景讲起,讲述了周作人一生的几个阶段、在思想与文学上取得的成就以及他一生的是与非。

周作人的求学阶段

止庵认为,绍兴特别的人文环境,使周作人早年受得了良好的传统文化熏陶,先后求学于南京、日本后,英语、日语、古希腊语的掌握为周作人打开了通向世界的窗户。在周作人求学过程中,鲁迅对其影响巨大。

周作人在日期间曾聆听过章太炎的课,章太炎的授课内容包括《说文解字》《庄子》《楚辞》《尔雅义疏》等,章太炎讲课深入浅出、诙谐生动,将很枯燥的文字学讲得很有趣味、谈笑风生、庄谐杂出,如同与家人或朋友谈天一般,这对周作人日后的创作文风形成了深远的影响。

周作人是个人道主义者

1917 年,周作人应蔡元培之邀到北大任教,讲授欧洲文学史、希腊罗马文学史。1918 年 5 月 15 日,由周作人翻译的日本著名作家与谢野晶子的《贞操论》在《新青年》上发表,从而把 " 男女问题 " 中诸如平等、同校等问题一一揭示出来。同期杂志上发表有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

1918 年 12 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 " 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 " 的 " 理想生活 ",提出以 " 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 ",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 " 灵肉一致 " 的人性。

周作人抗战中出任伪职,既有现实原因,也有思想原因。周作人无论在创作上,还是在译作上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这并不能成为为其附逆洗脱的理由,同时他的附逆也不能否认他一生所取得的成就。

止庵认为,周作人一生著译在 1000 万字以上,加上未及整理的书信、日记,实在蔚为大观。其中大部分,或当视为重要的文化遗产。

▲当天的讲座吸引了众多读者到场。

盐田区图书馆 " 山川上的中国 " 系列中国文学讲座自 2017 年初至 2018 年初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季,第三季也已接近尾声。

盐田区图书馆 " 山川上的中国 " 系列中国文学讲座,旨在以中国文学为主题,以地理历史为线索,对中国文学与艺术美学的演进与名作进行通识普及,为盐田树立高端的文化讲座,推进盐田的文化发展,树立盐田文化的新标杆。

深圳晚报记者 刘莉

相关标签

人道主义 鲁迅 南京 罗马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