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作家纳撒尼尔 · 韦斯特的《蝗灾之日》被称为检视灵魂的悲悯之作,也是文学史上险被错过的遗珠。
纳撒尼尔 · 韦斯特 1903 年生于纽约的一个犹太家庭,父母为来自俄属立陶宛的犹太移民,生长于美国的韦斯特乃家中独子,背负着父母对这块新大陆怀抱的美国梦。他一生共出版四部小说,1939 年出版的《蝗灾之日》是生前最厚也是最后的一部小说,此书直陈好莱坞成名梦背后并不光鲜亮丽的真相,刻画美国群众的集体幻灭,被誉为好莱坞小说中的罕见杰作。
韦斯特在世时从未享有盛名,只获得少数评论家注意。1957 年,美国出版商出版《韦斯特全集》,方使韦斯特渐为人知,《寂寞芳心小姐》与《蝗灾之日》更双双列入美国现代文学经典,进而译成十数种语言,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蝗灾之日》的主题是,那些被梦想折磨的人们,终将发现有时候梦想只不过是欲望泛起的荣光。
书中,在旅馆当了 20 年会计的荷马、演了一辈子小丑的哈利,还有那些怀抱希望却找不到工作的年轻人,他们被美好的光环所迷,在欲望中浮沉,被现实裹挟,最终走向各自的归宿。
" 许多船沉了,永远抵达不了藻海,但梦想永远不会消失。在某些地方,梦想会折磨某些不幸的人,而终有一天,那人被折磨够了之后,梦想就会被重新复制出来。"
在这个时代,鼓励别人去追求梦想是容易的,也是危险的,多少虚荣的欲望假以梦想的名义,让普通人为之付出一生。因此,我们必须真实而清醒地审视自己所追逐的东西。
《蝗灾之日》
(美)纳撒尼尔 · 韦斯特 著 郭宝莲 译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18 年 12 月
深圳晚报记者 刘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