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全媒体 2019-01-24
“老张让我来查田!”南京18名硕士扎根农村,当农民种大米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钟晓敏 / 文 何刘 / 摄)" 太阳对我眨眼睛,鸟儿唱歌给我听,我是一个努力干活儿、还不怕苦的新农人 …… 我要种下最好的稻儿 ……" 最近,南京的江苏艾津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正在筹备年会,18 名硕士自编自唱的《老张让我来查田》,唱出了自己的心声,格外打动人心!

△ " 新农人 " 奔波在田间地头

随着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兴起,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才选择到农村去,成为 " 新农人 "。他们戴上草帽、穿上胶鞋,奔走在田间地头,带去了新理念新技术,减少农药化肥使用、提高稻米品质,给千家万户送上好吃的放心大米。

他们在田间挥汗如雨、他们在乡村守望梦想、他们有太多酸甜苦辣,但他们相信,有一天 " 农民 " 会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

老张带一帮硕士来农村 , 只为种出好大米

这群硕士歌中所唱的 " 老张 ",名叫张申伟,是他们的 " 领头羊 "。

张申伟以前是江苏省农药研究所下属一家公司的 " 一把手 "。2003 年 1 月,企业改制,他决定下海,通过几年发展,目前贸易做到每年 8000 万美金的出口量。2004 年又成立了江苏艾津农化有限公司,仅去年的销售额就达 4 亿多元。

早已经实现财务自由的他,完全可以好好享受人生。不过,从 2011 年开始,他却做起一个至今还在 " 赔本的买卖 "。他成立了南京艾津植保有限公司、江苏艾津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艾津),公司 46 名员工中,有 18 人是硕士毕业生,提供 " 农业生产一站式保姆服务 "。因为他有一个信念:解决农民种田难的问题。

" 怎么种出让大家放心又好吃的高品质大米非常重要。" 老张希望种出 " 大米中的奔驰 ",让优质安全的大米走进千家万户。

累晕在厕所,他仍想做好 " 新农人 "

《老张让我来查田》的作者叫王光,是较早一批入职艾津的 " 新农人 "。2012 年硕士毕业后,他本有一份很安逸的工作,每天朝九晚五,生活很规律。不过,2014 年 7 月他还是毅然决定加入 " 艾津 ",做了一名一线植保人员。

入职第 7 天,他被派到桥林驻点,每天戴着草帽,穿着及膝胶鞋,穿梭在乡村田野。经过 3 个月的 " 洗礼 ",再次回到公司时,老张都没认出他," 白脸书生 " 变成了黑黝黝的庄稼汉。

△查田很累,午休时倒头就睡

王光也确实辛苦,尤其是每年的 7~10 月份,每天凌晨 5 点就要查田。当时,他一个人负责 3000 多亩农田,每 5 天查一遍。不仅要用竹竿查稻纵卷叶螟,还要用白色磁盘拍稻飞虱,还要蹲在田里看稻子有没有纹枯病、稻瘟病。" 一定要及时发现,及早发出预警,并要正确诊断,监督施药。" 王光说,这期间,他不仅身体累,心弦也一直是绷得紧紧的。因为农民伯伯们起初并不太相信他们这群年轻人,他们也因此加倍努力,不希望出任何差池,影响了口碑。

" 思想压力非常大。" 王光说,2015 年水稻服务结束,公司给他放了一天假,不料一下子放松下来,人竟然晕倒在了厕所。医生检查,发现他是疲劳过度。

尽管累,但王光是快乐的。他说,自己发自内心喜欢这份工作,这份工作让他非常有成就感,尤其是每次给种植户做培训,把植保知识分享给大家,并得到大家的认可时,他倍感骄傲。

为选一粒好种子,他试煮过上百种大米

在业界,艾津大米有 " 好吃不要菜 " 的美誉。而这一碗好吃的白米饭,背后凝结的全是 " 新农人 " 辛勤的汗水。

33 岁的金振鹏,目前是艾津农技集成研究院院长。每年 7~10 月稻田防治期间,他要带领团队到一线调查答疑,制订防治方案。平时,他主要负责稻米全产业链的研究。

△新农人 " 查田 "

从优选一粒种子开始,到种植、收割、加工、销售 …… 凡是涉及稻米品质的每一个环节,他都要带团队反复做研究。就拿选种来说,为了找出一种口感好的大米,金振鹏带领团队曾反复试煮过上百个品种的稻米。最终,他们发现南粳系列稻米煮出来的米饭最受市民欢迎。

而为了追求更好的口感,他们还对此系列大米进行 " 复配 "。此外,在蒸煮上,他们也做了反复研究。

△稻米品质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反复研究

与稻米口感相关的还有肥料。一般农户,一亩地要用到 90 公斤化肥。而他的团队一般测土配方,需要什么肥料,才施配什么肥料。他们每年只种一季水稻,其余时间种植绿肥紫云英养田,比普通农户减少化肥用量 30% 以上,而且严控氮肥的使用,每亩地最多不能使用超过 16 公斤氮肥," 因为氮肥用多了,叶子会长得好,增加病虫害,还会影响稻米口感。"

所有的实验,不是在实验室做分析,而是要走到田间地头 " 靠实践出真知 " 的。金振鹏有一张照片在网上很红。2016 年夏天,他下地查田做研究时,身上湿了一次又一次,换了 3 套衣服都不顶事,最后他只好把衣服脱下来拧汗水。当时,有人拍下视频和照片,发到了朋友圈。就这样,这个 " 新农人 " 走红了。

△查田之后,湿透的衣服拧出好多汗水

" 辛苦是有回报的。" 金振鹏说,刚下农村时,他曾被村里一位老人当做反面教材,老人直接指着他对孙子说:" 你不好好读书,将来就跟他一样在家种地。" 当时,他心里不是滋味,不过,经过几年的努力,他和团队用行动让农民伯伯对他们刮目相看了,让他们认识到 " 新农人 " 其实不是普通的农民。

起初不信任,如今主动跟新农人合作

" 新农人 " 们正用新理念、新技术,改变着传统农业。

今年 50 岁的孙斌,于 2014 年在南京市六合区三友湖承包了 1100 多亩土地,成了水稻种植大户。第一年种地,他发现在植保这块,用药的时间、用量、品种都把控得不是很好,浪费了钱还起不到好的效果。

△年轻的 " 新农人 " 改变着当地农民的理念

2015 年,艾津主动找上了他。面对一张张年轻的面孔,孙斌心里没底。" 我觉得他们太年轻了,在学校学的都是纸上谈兵,实际运用不行。" 孙斌说,在与 " 新农人 " 一次又一次的沟通后,他拿出了一半的土地与他们合作。

" 起初,我担心他们不能吃苦。但事实上,他们比一般人勤奋得多。" 孙斌说,他每天起床很早,但自己下地时,发现这批 " 新农人 " 已经在查田了。他们总是能在病虫害出现的第一时间发出预警,并且给出解决方案。他也能用最少的农药,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

第二年,他主动与艾津合作,把 1100 多亩水稻的植保放心地交给了这批 " 新农人 "。这不仅让他大获丰收,水稻检测也都符合国家绿色标准。

△水稻收割后,来一张 " 丰收大合影 "

" 下一步,艾津想成立稻米产业联合体,我想加入。" 孙斌说,他希望按照 " 新农人 " 设置的标准来选种、种植、植保、收割、加工,生产出更优质的大米。

" 这是一种多赢局面。" 孙斌说,大米质量提高了,就会有更多人吃上高品质大米,自己的收益也会相应提高,这才是他想要的人生。

推荐身边的感动赢取好礼

他们或诚实守信、或自强不息、或孝老爱亲、或爱岗敬业 …… 他们,就在你身边。欢迎你将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线索一经采用,将获得 " 感动好礼 "。

●●● 互动方式

热线:拨打温暖热线 96060,告诉我们你身边的感动人物或故事。

电子邮件:写下他们的故事,发送邮件至 gandongjiangsu2018@163.com,并留下你的联系方式。

ZAKER 南京:下载 "ZAKER" 手机 App,订阅 " 快快南京 " 频道,关注人物故事及活动进展。

微信:关注 " 现代快报 " 微信公众号,将你想要推荐的人员基本情况及主要事迹发送给我们,并留下你的联系方式。

(受访者供图 编辑 刘魏)

相关标签

南京 zaker 丰收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