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 " 年底赶材料,就像过年关。" 临近农历春节,不少基层部门单位都在忙着写材料、报材料、做总结。近日,现代快报记者采访了多位基层工作人员,他们在 " 吐槽 " 之余,希望能尽快把基层 " 减负 " 落到实处,把基层人员从忙材料中解放出来。其实,不光年底,平时基层单位 "5+2"" 白加黑 " 地写材料似乎也越来越普遍,有人甚至直言:" 活在材料里 "。
要求 " 工作留痕 "
每年平均要做七八种台账
对于各种各样的工作台账,基层干部并不陌生。
李晓(化名)在南京某街道工作了 8 年。" 街道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装。街道基本上大大小小的事务都要管。" 他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从省到市到区,各级检查、督查不少,其中一些工作都要求他们做台账。
" 现在要求工作要留痕,一个台账前后做下来就要一周时间,一个专题工作差不多 5 本台账。" 以李晓的工作领域来说,一年下来要做七八种台账。
他说,还有些专项检查是临时通知的,比如提前一周或是几天说要检查某专项工作,就得加班加点赶材料、做台账,很多资料、信息都要临时去找,耗费很多精力。
不同的部门要求可能不一样,要应对上面的检查,基层干部不得不在工作中随时准备好几本台账。
这样的工作要求也令王生(化名)苦不堪言。他说,有些检查是抽查,尽管可能抽不到自己,也得准备好台账以防万一。" 有的上级部门单位横向之间不协调,信息也不共享,纷纷向基层要材料。比如,一个数据多人要、反复要,感觉常常疲于应付,牵扯很多精力。"
2014 年,南京出台《深化街道和社区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为街道社区减负开出清单,其中包括取消 72 项台账。然而,现在看来,台账依然是不少基层单位忙碌的重点。
" 不断写总结,换着角度写 "
最怕被其他部门借调过去写材料
在南京某街道工作的宣传人员王天(化名)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他最近忙着写各种总结材料。由于同时分管宣传和旅游,他先写了一篇 5000 字的宣传工作总结,又写了一篇 4000 字的旅游工作总结。此外,因为街道党政办的工作人员也在写总结,需要汇总相关工作,所以他又配合写了一篇相关的总结," 总之,就是不断写总结,换着角度写。"
让王天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特别忙," 从早到晚,一直在写各种通讯稿。" 可是,当天他还接到了相关部门的通知,让交一篇关于 " 群众想看什么春晚节目 " 的采访,并且限定两小时后交。" 本来就在忙着写通讯稿,还要带媒体去现场,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到合适的居民采访。" 他无奈地表示,最后只能编了几个受访者,按照街道工作人员、老人、年轻人等群体的喜好,给他们 " 安排 " 了一些想看的春晚节目。
说起这些让人无奈的 " 套路 ",王天表示,自己最怕的就是其他部门人手不够,专门借调他过去写材料。
"5+2"" 白加黑 " 写材料
有人总结出 " 熬夜秘笈 "
此前,几位干部坐在投影仪前逐字逐句 " 推材料 " 的漫画,引起了不少基层干部的共鸣。
在某机关工作的张一(化名)告诉现代快报记者,"5+2"" 白加黑 " 地写材料,是家常便饭。有时,光是为了起汇报材料的标题,他和同事都要讨论半天," 因为标题既要合辙押韵,还要对仗工整,同时也要体现材料的亮点。"
今年 40 岁的胡建(化名)是某部门的宣传人员。大概因为常年写材料的缘故,他的头发白得 " 有点早 "。因为同时负责两项工作,白天杂事多,难静下心来,他只得把写材料这项工作放在晚上做。
" 熬夜是家常便饭,平均每年有三分之一的晚上需要熬夜加班。" 熬夜熬多了,胡建总结出心得:咖啡至少要喝一杯,还要泡杯浓浓的绿茶;眼睛或脑子累了要及时休息,间歇休息时一定要定闹钟,20 分钟小憩即可。
凭着这份多年经验总结下来的熬夜 " 秘笈 ",胡建写材料的效率也是杠杠的。有一次,他从头天晚上 8 点半写到第二天早上 5 点半,写了 3 份材料,共计两万字,其中一份最长的材料有 25 页。白天还要照常上班。
一个街道一年开 1315 次会
收到 7406 件文件
上述问题,在 2019 年江苏省两会期间也有提及。江苏省人大代表、常熟市常福街道中泾村党委书记范益民就提出了要把村干部从 " 文山会海 "" 重复汇报 "" 繁多考核 " 中解脱出来的相关建议,不少人大代表深有同感。
" 这是基层普遍反映的问题。" 范益民告诉现代快报记者,2018 年常福街道开了 1315 次会议,从上级收到的文件有 7406 件,平均每天近 30 件,更不要提街道要写的材料了。
" 减负 ",大概是眼下不少基层工作人员的心声。
近日,《求是》杂志刊登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其中提到:" 要加强信息资源共享,不能简单以留痕多少、上报材料多少来评判工作好坏。能利用现有数据材料的就不要基层反复提供,不要为了图自己方便,同样的材料反复要、次次要、年年要,不要每个部门都去要同样的材料,不要什么人都去要材料。这方面要有个章法,把基层从提供材料的忙乱中解放出来。"
" 总书记的讲话一针见血,说到了我们心坎里。" 采访中,多位基层工作人员纷纷拍手称快,希望能早日落实。
李晓认为关键还在于各级部门的检查要适当减少,化繁为简,尤其是不能以材料写得好坏论工作的成绩。" 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精力用到为居民服务上。工作成绩好不好,要让居民说了算。"
【建议】
避免重复劳动
实现信息共享
基层每天忙着写材料、编材料、报材料," 活在材料里 "。对此,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李永刚表示,解决这些问题,是行政管理改革中要经历的自我调整过程。
" 目前社会正从以前的相对粗犷式管理,转为现代化、精细化管理。各项要求多了,层层下放到基层,基层的负担自然就重了。而基层忙于写材料,办事的效率就低了,个别也出现了事务主义、留痕主义。" 李永刚建议,要从政府顶层设计和基层实践过程中,寻求一个平衡点。
比如,要在技术环节上下功夫。" 现在面向老百姓的政务服务,很多都实现了不见面审批,让数据在后台跑。政府部门之间的考核和数据材料,也可以进行信息化改革,实现数据分享。" 他建议,要打通不同部门、不同系统之间的信息壁垒,让信息真正流通起来。
王生也提到了类似的建议,不论是上级检查,还是工作的网络办公,都应该整合到一个平台上,不能各种信息变成 " 孤岛 ",没有融合。这样不仅历年历次的检查可以看到,信息也可以供各部门共享,避免重复劳动。
合并同类项
科学设置考核指标
为基层减负,既是回应基层的期盼,也是落实中央的要求。值得欣喜的是,去年江苏首次实施年度综合考核。其中减负是这次全省年终 " 大考 " 的一大亮点。原本由多部门、多条线开展的多项检查考核,与年度综合考核归并进行,这就意味着,基层接受的全省性考核频次将大大减少。
在期待之余,范益民建议,不妨进一步控制政府各条线开展的监督检查、索要材料报表的总量和频次。针对相同的内容,省市级可以统一,同类事项合并整合、资源共享,基层负担也就轻了。他还建议,每个部门将关键性指标拎出来,整合成一张考核表,一次性考核基层。
李永刚认为,考核是必要的,但也不能把基层的中心都放在考核上。" 要通过科学设计,设置关键性考核指标,让大家把更多时间花在做实事上。"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余乐 赵丹丹 徐岑 鹿伟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编辑 刘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