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有了电子支付技术以后,人们出门是只带手机和充电宝了。遇到要花钱的时候,潇洒地拿出手机扫一扫二维码就 OK 了!可是,扫码支付在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从事违法犯罪活动。1 月 25 日,深晚记者从深圳市人民检察院获悉,2016 年以来,深圳检方批准逮捕涉二维码犯罪案件 138 件 246 人,起诉 96 件 165 人。那么,不法分子利用二维码做什么呢?
偷换商家二维码骗取他人支付
小玉在南山区一家服装店当营业员,负责卖衣服并收货款。小姑娘聪明机灵,干活积极,深得老板信任,经常放手让她独自看店或催款。工作一段时间后,小玉发现店里管理松散,渐渐萌发了不该有的心思。从 2017 年 1 月开始,有散客买衣服时,她就让顾客扫描自己的微信或者支付宝二维码,或者直接将收取的现金拿走,将店里的营业款据为己有。同时,她在电脑上不做出货单,或者将已有的出货单删掉,避免被人察觉。2018 年 8 月,老板发现报警,此时小玉已侵占了 38 万余元。
失业的小谭想挣 " 快钱 ",他将自己的微信收款二维码打印出来,趁着夜晚粘贴到市场的摊位或店铺里的收款二维码上,将原商家的二维码覆盖,这样客人在购买东西时,通过微信扫码转账,就会将本来该转给商家的钱,转到他的账上。不到 20 天,他就收取了 490 笔 7000 多元。2018 年 7 月 24 日,谭某故技重施,于凌晨一点钟在某市场再次贴二维码时被公安机关抓获。
利用技术漏洞窃取支付平台资金
深圳某公司是一家第三方支付机构。2018 年 8 月底,该公司推出一个小微收款机器,供商户使用扫描买家的付款二维码来收款。但是该 APP 存在技术漏洞,在通过扫描二维码进行交易,系统出现超时,公司不会从用户账户中扣款,却会向交易对方账户支付相应交易金额。罗某某发现这个漏洞后,于 2018 年 9 月至 11 月期间,利用该漏洞每天通过大量虚假交易刷单盗取平台资金,共计有 500 多次,窃取公司 50 万余元。2018 年 12 月 18 日,罗某某被南山区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
借助二维码从事非法活动结算
2017 年 8 月以来,林某等人在宝安区一间出租屋里开设网络赌博场所,他们通过组建赌博微信群坐庄,将赌客拉到微信群里,利用网站的开奖结果,以赌大小、单双等形式进行赌博,从中按照 3% 比例抽水,并通过微信及支付宝二维码收发赌资,群内平均每天参与赌博的人数达 40 余人。2018 年 1 月,民警将林某等人抓获归案,现场缴获涉案的苹果手机五部以及招商银行卡一张。至案发时该赌场下注额达人民币 556203 元,非法获利人民币 29000 余元。2018 年 4 月,蔡某将十一板尼美西泮(俗称 " 飞仔 ",一种毒品)交给黄某进行贩卖。黄某将其中的十板尼美西泮贩卖给王某。王某通过扫描收款二维码的方式支付了 4500 元人民币的毒资。二人交易既遂后被民警当场查获,并当场缴获尼美西泮十板。
深圳检方:建立二维码生成可溯源制度、实名认证等制度
涉二维码犯罪案件多发,扰乱了市场秩序,影响营商环境。对此,办案检察官建议说,建议将二维码的监管纳入《网络安全法》关于网络运行安全的相关规定,明确二维码发布、使用主体的责任,促使其及时对自己使用的二维码进行检测、填补技术漏洞。" 对于公众而言,二维码犯罪是一种新型犯罪,司法机关要加强宣传,多通过典型案例和指导性案例揭示犯罪主要手段,告知老百姓在发现可疑情况时如何及时处理,错误转账后如何及时止付,提升防范意识。"" 此外,建议加强公安机关与技术主管部门、网络监管部门、银行、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协作,加强网络信息监管力度,建立二维码生成可溯源制度、实名认证等制度,规范二维码的管理,形成监管合力,让我们的支付环境更加安全。"
深圳晚报记者 伊宵鸿 编辑 徐斌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