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全媒体 2019-02-04
舌尖上的年味 | 爷爷奶奶做的包子,才是过年的滋味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邓雯婷 文 / 摄)腊月二十九,我和爸妈便踏上回老家盐城东台的归途。妈妈说:" 我们一共带了 9 个包回去,等我们回来就轻松了。" 其实我知道,回来的时候估计大包小包会更多,奶奶肯定会给我们准备很多好吃的,比如自制包子、香肠、咸肉和咸鸡等。

我的爷爷、奶奶都已经 80 多岁了,每年春节前,他们还是坚持自己在家做好包子馅儿,然后送去加工。吃起来很简单的菜包子,馅却不容易做,奶奶要把青菜切碎了放进纱布里,和爷爷一人抓住纱布的一头,把青菜里的汁拧干。而高级一些的蟹黄肉包,那可就费劲儿了,奶奶将螃蟹蒸熟了之后端上桌,老两口用剪刀和牙签将螃蟹的肉和黄细细地挑出来,花费好几个晚上也就挑一小碗。

还记得小时候,年关将至,需要加工包子的人很多,往往排到我家蒸包子,都是大半夜。我坐在二八大杠的前座上拿着电筒,爷爷卖力骑着车,一趟趟把加工好的包子运回家。那时候零食很少,我觉得刚蒸出来的包子就好香,能一下子吃三个。除了蒸包子,印象中有几年,奶奶还蒸了年糕,蘸上白糖可好吃了。

到奶奶家第一件事,就是带上堂弟堂妹去买烟花爆竹。虽说我是个女孩子,但一点不省心,小时候就因为放爆竹炸了手。我们小时候特别喜欢玩一种不用点火扔地上就能响的小爆竹,只要有一盒就觉得好满足。这种小玩具现在还有,只不过一盒的量变得很少。

我们这边人过年都会吃阜宁大糕,去拜年的时候,别人总会给你递上一块,然后说一句:" 登高(糕)。" 现在的小孩大多不爱吃这类零食,我爸有个同学是做这类传统点心的,只要回去,爸爸都会去买点果子糖、芝麻糖、桃酥回来。记得我小时候有一次忘记带家门钥匙,就在楼下等妈妈下班,楼下的奶奶看见我热情地喊我去她家,她用热水将阜宁大糕泡软给我吃,从固体变成液体,那种特殊的香甜至今都记得。

除夕一大早,爷爷奶奶就忙开了。其实我多次说要在外面饭店吃年夜饭,在家里做饭太辛苦,但爷爷奶奶硬是要在家里吃年夜饭,说在家吃饭有年味。大叔叔在切着咸肉和香肠,一边调侃,说我小时候他们还在切呢我就把手伸过来吃了,也不怕切着手。小叔叔在门口贴着对联和福字,时不时喊我搭把手。奶奶在包着春卷,因为我喜欢吃甜食,除了荠菜馅,她还会做豆沙春卷。

外面的鞭炮声不断响起,年夜饭即将开始,期待美好的新年,大家都越过越好。

(编辑 高霞)

相关标签

过年 香肠 一人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