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全媒体 2019-02-08
舌尖上的年味丨团子里,藏着割舍不去的回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李伟豪 文 / 摄)过年蒸团子,是徐州丰县、沛县一带的风俗。和馒头一般大小的团子,承载着浓浓乡情和美好期盼。

这是老辈留下的风俗,过年要想尽办法吃得好一点,在过去,最高档次的是白面馒头,做成圆形高顶的馒头,俗称蒸发馍;其次是蒸团子,团子和馒头一般大小,通常呈黄色的外表,也被叫做黄团子。

其实,黄团子简单来说就相当于玉米面 + 白面的 " 豆沙包 "。之所以呈黄色,主要是因为玉米面的缘故,过去生活水平差,不能常年吃白面,玉米成了主打食物。

黄团子的做法很有讲究,尤其是馅子更能考验一个农村主妇的手艺,红小豆、红薯的比例,蒸的火候把握以及玉米面皮的厚薄,都是一门技巧。烀的馅儿舍得放糖比较甜,玉米面加白面反复揉和,直到它们变成柔软坚韧的团子皮。

团子做好了,上蒸笼隔水蒸,灶膛里熊熊火焰把脸映得通红,蒸笼里的团子也悄悄起了变化,表面现出晶莹的光泽,也不再那么粘手。

红红火火的浓浓年味,随着蒸腾的热气弥散在心头。如今,乡村逐步富起来了,生活越来越好了,但蒸发馍、蒸团子的习俗却延续至今,团子里,藏着当地人割舍不去的年味和回忆。

(编辑 张宇)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