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 一个馒头挣 2 毛钱,77 岁高龄的张西伦和张佩霞老人靠蒸馒头,一毛一毛攒了 9 年,终于还掉了小儿子生前欠下的近 8 万元外债。
" 人死债不烂,做人不能没有诚信。" 长年累月日夜劳作,张西伦和老伴累出了一身的病。但是,他一点不后悔。他说,债不还,始终都是一块 " 心病 "。
小儿子去世时,孙女才 9 岁。这对宿迁的老夫妻在还债同时,还承担着抚养小孙女的重任。虽然功课上没办法辅导孙女,但是他们用一点一滴的行动,诠释了 " 信义 " 二字的真正含义,给孙女做了最好的做人榜样。
惊天霹雳,儿子意外身亡留下一堆债务
家住宿迁皂河镇的张西伦和老伴张佩霞,有两个儿子。老大工作稳定,家庭美满,让二老很放心,相对而言他们更牵挂小儿子张凯。
有一年,张凯打算到南京打拼时,细心的张佩霞连毛巾、牙膏都帮他准备得好好的。就是这样一个让他们心心念念的小儿子,在 2006 年 10 月 10 日这一天,却意外身亡了。
当天,小儿子张凯乘一辆三轮车,到宿迁楚街,去自己经营的小吃店。途中,三轮车车主与几个骑摩托车的年轻人发生摩擦,坐在车上的张凯忍不住帮三轮车主说了几句,结果招来祸事,被对方打倒在地,当即不省人事,送到医院检查发现是颅内出血,手术抢救了 7 个小时,又在 ICU 重症监护室呆了一周,依然没能捡回一条命。
母亲张佩霞得知消息后,当时就晕了过去。此后的一年内,她整天以泪洗面,人瘦了 30 多斤。
张西伦患有严重高血压。儿子去世时,他一度也崩溃了。可是,老人不敢倒下来,他一直在内心鼓励自己:一定要振作起来,千万不能倒下。原来,小儿子张凯走的时候,还欠着 8 万元外债呢。而且,离异的他,还有一个 9 岁的女儿需要抚养。
" 我必须要把责任扛起来。" 张西伦说,这些年来他一直靠这个信念才坚持下来。
做人不能没有诚信,古稀老人蒸馒头替儿还债
对张西伦夫妇而言,偿还 8 万元外债太难了。
采访中,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打死张凯的凶手当年被判了 13 年有期徒刑,并附带民事赔偿 40 多万元,但至今一分钱都没有到位。
而张西伦夫妇的 " 家底 ",也早已经被掏空。
原来,张凯初中毕业后,就一直在自己捣鼓做生意。先是开杂货铺,后来开了饭店,起初生意是红红火火的,但是他为人仗义,很多朋友来了,吃过饭要 " 买单 ",他却不肯收钱,硬是要自己请客。加上自己也有点贪玩,最后饭店终于做不下去了 " 关门大吉 "。
后来,张凯听说跑船比较挣钱,就借了 22 万元高利贷开始做货运生意,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生意也失败了。
" 起初,我们都不知道这些情况,因为孩子总是报喜不报忧,怕我们担心。" 为了帮他还债,张西伦夫妇卖掉了家中三套房子,由于急用钱,房子都是 " 贱卖 " 的,一共只卖了 18.86 万元。
此外,他们又把多年的积蓄也拿了出来,这才把高利贷还了。
不过,儿子还欠亲朋好友 8 万元债务。另外,孙女还小,才 9 岁,也需要抚养,二老的压力非常大。
但是他们没有退缩,在悲痛之余,他们打起精神,决定要扩大蒸馒头生意,挣钱抚养小孙女,同时给所有债主一个交代。
一天就吃两顿饭,最多一天做出 2100 个馒头
张西伦夫妇是从 2002 年开始蒸馒头的。当时,两人并不为生计发愁,蒸馒头主要是消磨时间,顺便挣点零花钱。所以,两人没有让自己太忙太累,每天只蒸 20 斤面,做 100 个馒头。
自从有了还债压力后,二老起早贪黑。每天都是夜里和面,天蒙蒙亮就起床开始做馒头、蒸馒头。最多一天蒸 14 锅,一锅 150 个。
" 当时没有自动和面机,完全靠手工。" 张西伦说,每一团面都要反反复复揉几十次才行,每天累得不得了,连大年三十都在蒸馒头。有一年除夕,他忙到晚上累得连洗澡的力气都没有了。
每天早晨,热腾腾的馒头出炉后,张佩霞就骑三轮车,把馒头拖到街上去叫卖,风雨无阻。她家的馒头不放发酵粉,靠老面天然发酵,口感好、有嚼劲,大家都非常认可,所以她每天都能把馒头卖完。
为了还债,老两口生活更是极尽节俭。这些年来,他们一天就吃两顿饭,早晨 9 点一顿早饭,下午 5 点一顿晚饭。吃得也很简单,主要以稀饭、面条为主。吃米饭对于他们而言是奢侈的,因为吃饭要烧菜,他们实在没有那么多时间。更让人心疼的是,为了省电,他们家里用的是 7 瓦的小灯泡。
大儿子和大儿媳妇曾经多次想帮老人,把弟弟生前欠的债务还掉。可是,老夫妻俩拒绝了。他们靠着一股毅力,凭借着自己勤劳的双手,辛苦干了 9 年,终于在 2016 年把儿子欠下的 8 万元外债全部还完!
还完 55 名债主的钱,老夫妇心里才 " 松了一口气 "
采访中,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张凯去世时,并没有留下一张负债表。是张西伦老人,根据儿子生前跟他提过的 " 跟谁借了钱,借了多少钱 " 这个印象,一个个列了出来。老人一共梳理出了 55 位债主。
这些债主中,只有 2 个人主动上门,向张西伦夫妇讨过债,其他的人都没有提过钱的事,还有亲友主动跟他们表示:" 你们两个老人也不容易,这个钱就算了,不要还了。"
有的债主手上握有欠条,有的没有,有个债主借给张凯 3000 元但是没让他打借条,张西伦也没有听儿子说过这码事,但是他从亲友口中得知这件事后,主动上门跟债主问清了情况,并把钱还上了。
" 我的妹妹曾借给我儿子几千元钱,她看到我们老两口起早贪黑蒸馒头卖,为他还债,几次和我说,那几千元钱就不要了。我没答应,我们一次性还不完,就分开来慢慢还。" 张佩霞说,还有她娘家的弟弟曾给张凯贷款担保 1 万元,如果不把这笔贷款还了,娘家弟弟必然会受到牵连,那样的话他们老两口都于心不忍。
张西伦表示:" 这辈子,最怕欠人钱。子债父还,肯定会还,一个都不会少。"
靠着诚信,老两口最终把儿子生前欠的债全部还完了。长年累月的辛苦劳作,他们也累垮了。2018 年 5 月,张佩霞老人因为肺炎,在医院住了半个多月。回来后,她和老伴又继续蒸了 2 个月馒头,后来又扛不住了。记者采访时,老人因为心脏早搏、房颤,还在医院。
不得已,张西伦老人只能把蒸馒头生意停了下来。如今,他开着一个杂货铺,生意不景气,一般一天只能卖个几十元东西。
不过,张西伦却说,他对生活现状很满足。因为还了债务,还了人情,他们心里 " 松了一口气 "。
推荐身边的感动赢取好礼
他们或诚实守信、或自强不息、或孝老爱亲、或爱岗敬业 …… 他们,就在你身边。欢迎你将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线索一经采用,将获得 " 感动好礼 "。
●●● 互动方式
热线:拨打温暖热线 96060,告诉我们你身边的感动人物或故事。
电子邮件:写下他们的故事,发送邮件至 gandongjiangsu2018@163.com,并留下你的联系方式。
ZAKER 南京:下载 "ZAKER" 手机 App,订阅 " 快快南京 " 频道,关注人物故事及活动进展。
微信:关注 " 现代快报 " 微信公众号,将你想要推荐的人员基本情况及主要事迹发送给我们,并留下你的联系方式。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杨亦文 孙旭辉 钟晓敏 吕洁 / 文 施向辉 张晓晨 / 摄
(编辑 张爱红)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