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全媒体 2019-02-23
蹬三轮收上万件旧衣,南通“棉衣奶奶”送了8年暖冬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陈莹 严君臣)春节过后,南通连日阴雨连绵,家住港闸区幸福街道蒋坝村的胡玉英有些着急," 哪天才能晴啊?好趁大伙都在家,去收一波旧衣服。" 自 2011 年起,胡玉英每年都会踩着三轮车,走街串巷收旧衣服。8 年来,她向贫困地区捐献了上万件衣物,这里面有她买的一千多条棉被,自己做的几百双棉鞋。她还捐了 10100 元善款。" 小时候家里困难,政府每年都会发棉絮被和过冬衣服,现在我们情况好起来了,有余力了,就想帮助其他困难的人。"

七十大寿当天的心愿:帮助有需要的人

△ 胡玉英在家里做棉鞋

1 月 18 日清晨,胡玉英弯腰收拾着衣物。在房间一角的蛇皮袋里,整整齐齐码着崭新的棉鞋。还没有用上的鞋垫和布料排在一边,都被老人细心地收拾起来。

" 去年身体不好,家里人不让做鞋子了。" 胡玉英摸着这些尺码不一的棉鞋,语气有些可惜。她今年 78 岁了,前不久因为支气管炎住了一阵子院,这才刚回到家。往年冬天,她总是坐在太阳底下纳鞋底。让她深感遗憾的是,最近一次捐出的棉鞋是买来的,而不是她一针一线自己做的。

△ 胡玉英踏着三轮车走街串巷

走街串巷收旧衣服,闲暇时候做棉鞋,中秋之后又开始张罗着买棉被,再在 11 月之前分类收拾好一起捐出去 …… 今年,已经是老人踏上公益道路的第八年。

胡玉英与慈善事业结缘是因为她的孙女陶晶梦。陶晶梦从大学起就参与各项公益活动,毕业回南通后,更是积极参加当地的义工组织。2011 年,儿孙们相聚一堂为胡玉英庆贺 70 大寿。午饭过后,陶晶梦带着奶奶去彩虹之心义工社南大街收衣点帮忙。这是胡玉英第一次接触这个公益组织。看着展板上贫困地区的照片,那些孩子缺少冬衣,手脚冻得通红,老人一下子想到了自己年轻的时候,心也跟着揪了起来。

" 我也能帮他们吗?" 胡玉英问孙女。

" 当然可以啊!" 陶晶梦告诉奶奶,在西部地区还有很多困难人群,到了冬天更是难熬。义工社每年都会组织募捐厚衣物和棉被的活动,在深秋寄出,让远方的陌生人能过一个温暖的冬天。

△ 胡玉英收拾收来的衣物

" 赶紧回家。" 善良的胡玉英老人当即决定回家收拾。在家里翻箱倒柜了一阵,她整理出了 11 条闲置的棉被,当天下午就让家人开车送到了捐征点。得知物品即将送到西部地区,路途遥远,她又拿出两千元钱作为运费。家人本以为老人只是一时想满足下心愿,没想到她把这件事一直记挂在心里。每年开春,她就会开始着手募集新一年的捐赠物资,而这一坚持,就是 8 年。

蹬着三轮车,踩出一条爱心路

" 当时看到那些娃娃们没有衣服穿,大冬天的这么冷,我一下子就想起了自己小时候。" 胡玉英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她家里兄弟姐妹一共 8 个,家里四面漏风,到了冬天格外难熬。多亏了当时政府每年都有固定的帮扶,还会按时送来棉被。被子散发出的暖意,在老人的心间一直持续了数十年。" 现在是我报答社会的时候了。"

捐出棉被后,胡玉英成为彩虹之心义工社年龄最长的一名义工,正式踏上了慈善公益这条路。为了帮助更多的人,开始发动身边的亲朋好友和

△ 大伙一起帮忙打包捐赠物资

邻居加入进来。隔三差五,她就会去周边街道社区宣讲捐衣助困的意义。久而久之,家附近这一带都知道胡玉英在收闲置衣物,很多人会主动打电话给她。为了一次性多拿点,胡玉英踩着一辆旧三轮车,顶着严寒酷暑,辗转在大街小巷。老人年纪大了,力气不比从前,每次奔波一次都要耗费不少时间。

之前港闸花桥村面临拆迁,不少居民整理出闲置的衣服,胡玉英便三天两头上门。有一次,三轮车轴承坏了,抛锚在半路上,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胡玉英硬是顶着夏天的大太阳,4 小时走了 10 里路,把一车衣服拉了回来。

受到胡玉英的影响,自发的衣物接收点越来越多。有的好心人照顾老人家收衣服不方便,还会特意装车送到家里来。

每次收到别人捐来的衣服,胡玉英都要洗一遍晒一遍。农家的大院里,每到晴天往往就会晾满衣服。

从春节开始,一直忙碌到年尾,整理别人捐赠的衣物已经变成了老人最重要的事。渐渐地,胡玉英发现了一个问题。" 人们习惯捐出自己闲置的衣服裤子,但是很少人会想到捐鞋子。收到的衣物里面,几乎没有什么可以御寒的棉鞋。" 胡玉英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发现这个情况后,她寻思着自己手工纳的棉鞋肯定比外面卖的暖和。于是她便在自家小楼的二层搭建了一个工作台,胡玉英纳鞋底,老伴帮忙踩缝纫机。

△ 胡玉英在家里做棉鞋

纳鞋底、缝鞋面 …… 只要有空,她就会眯着眼睛拿起针线。胡玉英年纪大了,但穿针引线的动作依旧熟练。多年的操劳,让她的手上布满了老茧。" 做的不同颜色大小的,有大人穿的,有孩子穿的,自己做的结实点儿,至少能穿个几年。" 胡玉英说。

老姐妹们都来帮忙,还有工厂免费送面料

胡玉英的善举,也感动了许多周边群众。除了主动给她提供闲置衣物外,许多老姐妹闲暇时也会来帮她一起做棉鞋。附近一家制衣厂听说了她的故事后,还免费提供做鞋子的面料 ……2018 年,胡玉英还在蒋坝村成立了慈善工作坊,越来越多的好心人加入进来。

在南通,这样的 " 胡玉英 " 们还有很多。

△ 义工们合影

最早吸引她走上慈善之路的南通彩虹之心义工社,成立后的十年来,已经有百余名正式义工成员,爱心群里的爱心人士有千余人。他们都不计报酬,为了这座城市的慈善事业添砖加瓦。除了像胡玉英一样收集闲置冬衣帮助西部困难群体过冬以外,他们还为贫困山区村小搭建图书室,为贫困学校改善教学条件而发起公益拍卖 …… 义工社负责人曹云飞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截至目前该义工社累计为西部贫困地区捐赠衣服三十多万件、图书三万多册、文体用品五千余件,发放温暖包 3000 多个,学习包 2000 多个,资助贫困学生 90 多人。

如今,胡玉英老人将做棉鞋、买棉被、收棉衣变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从 2011 年以来,胡玉英就总共捐献旧衣物上万件、棉被 1200 多条、棉鞋 500 多双,还有 10100 元的善款。老夫妻俩都是普通退休工人,每人每月的退休金也只有 2000 多元。除了每年定期捐出棉被棉被以外,她还先后资助了三名贫困学生,帮助他们继续学业。在新闻上看到哪儿发生了灾害,她也往往会捐出一笔。

子女们心疼老人,经常会劝她不要继续下去了。尤其是这两年胡玉英得了支气管炎,前不久又因此住了院,孩子们 " 唠叨 " 得更是厉害。

△ 胡玉英展示受助孩子写的感谢信

" 我们每次都叮嘱她,今年是(做善事)最后一年。"33 岁的张海波是胡玉英的孙女婿,他笑着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老人舍不得放下,每次都嘴上答应得好好的,但到了第二年又忍不住行动起来。老人坚持要做善事,他们也拗不过她,现在只能尽量抽出时间为老人分担。如今,胡玉英的丈夫、孙女、孙女婿、姐妹们,都投身扶贫和公益事业。胡玉英家多次被评为 " 文明户 ",并且在 2017 年,被评为 " 全国最美家庭 "。

(胡玉英本人供图 编辑 高霞 苏湘洋)

相关标签

义工 南通 慈善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