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19-02-25
央视直接点名某明星账号!还是最近最火的那个,微博回应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常刷社交媒体的人会发现

有时候我们会看到一些名人

或者明星发布一条内容普通的微博

转发却上百万、上千万甚至更多

你可能会疑惑

这些惊人的转发量是真的吗?

在最近一期新闻调查节目中

央视就揭开了通过刷虚假数据

来提升流量的做法背后的产业链

甚至直接以某流量明星的微博截图开篇

以下为节目视频:

在社交媒体和一些新媒体平台上,人们常发现某些用户每次发布的普通内容,获得的浏览量或是点赞数轻易就能突破百万、千万甚至上亿。这令很多人产生怀疑,这些数字的真实性究竟有多少呢?

人为操纵流量

转发点赞均可造假

不久前,某艺人用户发布的一条宣传新歌视频的微博,获得了超过 1 亿次的转发。以目前中国微博总用户数 3.37 亿人的比例来看,相当于每 3 名微博用户当中,就有 1 人转发了这条内容。

蔡徐坤微博截图

北京某数据公司总裁 曹永寿:

它不是由真人刷出来的,而是机器利用软件刷出来的。

根据曹先生的提示,记者在某电商平台上,输入新浪微博的名称,系统优先给了大量帮助用户涨粉丝或是数据增量的业务选项。

为了让记者相信数据修改的真实有效,卖家宣称有很多艺人和网红都找他们购买过,且跟他们拥有长期合作关系。

记者尝试下载了其中一个自带“创建粉丝”和“创建转发”功能的软件,将一个近期没有任何更新的微博账号填入指定位置,通过扫码付费 11.92 元换取了足够积分,并分别输入涨粉 500 人和转发 300 次的目标值。

操作几分钟后,便发现该账户下不断涌入名字雷同的关注者。同样的,一条几天前发布的微博,也会立刻被来路不明的陌生用户集体转发出去。操作结果均能按照用户希望的数量,实现数据的篡改。

粉丝非理性追星

助推假数据泛滥

当数据造假变得轻而易举,遭到滥用也就在所难免。热衷选秀节目和狂热追星的粉丝通过雇佣水军为支持的偶像刷榜刷量,艺人经纪公司和各新媒体平台也看中了其中的商机,在背后推波助澜。

为集中力量支持共同的偶像,由粉丝自发组建或经纪公司安排成立的明星微博数据站应运而生。据曾经在数据站参与过打榜的小雨同学透露,个人转发艺人微博只能算日常签到任务,想要快速增量,花钱买数据早已是粉丝间的共通手法。

为节省人力和时间,粉丝群里还会分享提供自动刷榜功能的手机应用程序,进入其主页,选择心仪的明星,无论打榜的日期还是文案均可供挑选,粉丝们需要做的,只剩下付费而已。于是,散尽千金成为粉丝们释放追星热情和体现忠诚度的集体狂欢。

微博回应来了

针对央媒曝光某些明星账号微博转发数据异常偏高问题,新浪微博刚刚发布公告,强调明星账号数据异常偏高的背后,是流量“竞赛”已经蜕变为互联网黑产对整个产品和社会的侵蚀,并点出有人依靠“外挂”软件刷数据。

公告称,新浪微博作为平台不仅收获不到正常的用户和流量,反而要承担由此带来的风险,因此完全不愿意见到这种“竞赛”继续下去。

@微博管理员 说明截图

微博已经注意到,央视等媒体所报道的明星账号微博转发数据异常偏高问题。针对报道中所反映的明星账号“流量造假”的问题,为回应关切和疑问,作出如下说明:

1、针对央视报道所反映出同一类问题,微博在 2 月 3 日已经调整了对微博转发、评论计数显示方式。调整后,微博转发、评论计数显示上限均为 100 万,即转发、评论实际数量超过 100 万时,相应的转发、评论数量均显示为 100 万 +。该调整及调整目的在 1 月 8 日也已公告。

2、以上计数显示方式调整的目的,就是打破唯数据观、唯流量观所带来的“囚徒困境”式攀比,为了将粉丝群体从这种恶性“竞赛”中解脱出来。

3、除了转发评论显示方式调整外,微博的热搜、明星势力榜、热门话题榜等榜单产品一直坚持用户的多次重复行为不能计数的规则和策略。

4、明星账号数据异常偏高的背后,是流量“竞赛”已经蜕变为互联网黑产对整个产品和社会的侵蚀。在这种“竞赛”中,微博作为平台不仅收获不到正常的用户和流量,反而要承担由此带来的风险,微博是完全不愿意见到这种“竞赛”继续下去,并且也做出了相关的产品调整。

5、刷数据主要表现为刷转发、刷评论,目前这种已经脱离常识的数据也都并非由真人粉丝完成,而主要是借助各种可以登录多个微博账号的“外挂”软件完成,而“外挂”的开发运营者,则依靠登录账号的数量赚取利润。

6、为了使转发评论数据能够“欺骗”微博平台的作弊系统,“外挂”所承载的账号来源已经从批量注册的机器账号“进化”到了盗取用户的正常账号,甚至蓝 v 机构账号。

7、针对以上现象中可能存在违法犯罪行为,从去年开始微博已经多次向公安机关提供所掌握的证据材料进行报案。

微博作为用户数量众多的社交媒体平台,始终愿意承担企业的主体责任和运营平台的社会责任,但是在面对无所不用其极的互联网黑产时,也需要相关执法机构的帮助,仰赖法律规则的完善。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 周星:

当然要有政策去抑制这些流量制造机构。除此之外,坚实地推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好的东西,让它们真正成为不是短效,而是长效的典范,我觉得这个才是重要的。

来源 | 深圳晚报综合(央视新闻、观察者网)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