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全媒体 2019-02-25
市民吐槽南京最冷的地铁是S9,记者实测:S7更冷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王益 蔡梦莹 刘静妍 文 / 摄)最近,有网友吐槽南京地铁 S9 号线太冷了,几站坐下来冷得发抖,特别是一些人少的站点,需要抖腿来取暖,"S9 是南京最冷的地铁了吧。" 但与之相对的,地铁 1 号线、2 号线的车厢却热得让人想脱衣服。近日,现代快报记者探访了南京的多条地铁线路,发现部分线路之间温度差距有 7 ℃左右,而最冷的线路是开往溧水的 S7 号线。

地铁回应称,南京所有线路都没有制热功能,冬季只有通风。但南京周边多个城市的地铁已经配备了制热设备。有专家建议,开往郊区的线路也可以借鉴,多考虑乘客舒适度。

△地铁 1 号线有人戴上了帽子

【探访】

1 号线(南京南站—新街口段):最暖和的不是新街口

最高:17.2 ℃(安德门 / 中华门)

最低:14.6 ℃(南京南站)

1 号线作为目前日均客流量最大的线路,市民的体感也是众说纷纭,吐槽热吐槽冷的人都有。2 月 20 日下午 3 点多,现代快报记者从南京南站坐到新街口站。一路看到,有人特意把羽绒服的帽子戴了起来,也有姑娘穿着羽绒服,露着脚脖睡着了。

较意外的是,在南京南站和新街口区间内,温度最高的不是新街口站,而是安德门和相邻的中华门站,温度保持在 17.2 ℃。

△视频截图

S9 宁高线(翔宇路南—团结圩段):最 " 恒冷 " 车厢,温差不超过 0.4 ℃

最高:10.9 ℃(铜山 / 石湫 / 明觉)

最低:10.5 ℃(翔宇路南)

20 日下午 1 点 50 分,从翔宇路南站换乘 S9 宁高线,上车的乘客不少,没有空座位了。从露天站台走到车厢内,在停车间歇的 5 分钟内,温度计上的示数很快从 9.2 ℃升到了 10.5 ℃。等到了铜山站,温度变成了 10.9 ℃。等过了石臼湖的团结圩站,车厢内的温度降到了 10.8 ℃。在翔宇路南至团结圩的区间内,温度只变化了 0.4 ℃,可以说是最 " 恒冷 " 的车厢。记者注意到,一个年轻小伙上车后,右手拿着手机看视频,左手冷得不愿意拿出来,揣到牛仔裤口袋里面取暖。

S3 宁和城际(南京南站—刘村段):越往郊区开越感觉冷

最高:17.2 ℃

最低:15.1 ℃

从南京南站进入 S3 地铁车厢,温度显示是 17.2 ℃。同一天上午 9 点半左右,从南京南站到刘村站,12 个站点,温度几乎逐站递减,但减低幅度不明显。到了刘村站,温度计显示 15.1 度。沿线坐下来,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随着车厢里的人减少,小腿两侧感受到越来越明显的气流,体感好像越来越冷了,但温度计变化并不明显。地铁从天保站到刘村站,呼啸而过,一位女士不禁接连咳嗽了三声,接着紧了紧脖子上的围巾。

△地铁 S1 号线上,姑娘冻得搓手

S1 机场线(南京南站—空港新城江宁段):最高 17.2 ℃时还是感到头冷

最高:17.2 ℃

最低:14.1 ℃

记者在站台候车的几分钟里,温度计显示,温度稳定在 17.9 ℃。进入车厢后,温度下降到了 16.8 ℃。作为始发站,此时车厢内已经坐满了人,还有不少站着的,但体感却并不暖和。记者观察到,有些乘客戴上了外套的帽子。开车后,温度计显示有上升,在正方中路站时达到最高,显示为 17.2 摄氏度,但此时没有帽子的记者仍旧感到头冷。

最低温度出现在翔宇路南站开往禄口机场站的途中,这一区间里地铁从地面进入了地下,车厢过道明显感受到风变大了,温度显示为 13.9 ℃。此时车厢内依旧是人满的,过道里也站了不少乘客。列车靠站后温度略微回升,达到 14.1 ℃。一趟车坐下来,身穿长款厚羽绒服的记者,两只手都是冰凉的。

△ S7 号线溧水站,温度为 9.6 ℃

S7 宁溧线(空港新城江宁—幸庄段):最低 9.6 ℃,乘客双手揣袖子里保暖

最高:12.1 ℃

最低:9.6 ℃

中午 11 点,在空港新城江宁站,现代快报记者坐上了开往无想山站的这趟 S7。行程的前半部分为高架式车站,后半段为地下式车站。随着列车的行进,车厢内的温度一路下降。从始发站出发时,温度计显示车厢内温度为 12.1 ℃。不同于 S1 机场线,始发站上车的乘客并不多,没有坐满人,记者所在的车厢只坐了 5 个人。一位大爷觉得冷,全程都把双手揣在袖子里保暖。

列车到达群力站时,车厢内温度还在 10.4 ℃,而打开车厢门的一瞬间,一阵冷风吹进来,温度瞬间跌下了 10 ℃,达到了 9.5 ℃。而最低温度出现在溧水站,只有 9.6 ℃。

【回应】南京地铁空调无制热功能,乘坐时可避开出风口

从现代快报记者的探访来看,不同线路之间的温差有 7.6 ℃,体感更是区别巨大,1 号线暖和得 " 四季如春 ",S7 冷到要抖腿取暖。是因为市区的线路空调有制热但郊区的没有吗?

针对这些疑问,现代快报记者从南京地铁方面获悉,南京地铁所有的线路配装的空调都没有制热功能,只有制冷和通风功能。市民乘坐地铁时感到的 " 暖风 " 是因为人多呼吸造成的。冬天开的是通风系统,并非制冷模式。为什么不制热?因为如果车厢空间太热,再加上人多,容易造成病菌的滋生。

尤其是一些城际线路,冬天车内为什么还要开通风?这是因为开通风系统是按国家标准和规定来的,根据新风口和风道设置应确保乘客舒适性的要求,客室内仅设有机械通风装置时,人均供风量不应少于 20 立方 / 小时(按额定载客人数计)。而且,通风还能抑制病菌滋生。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车厢两端是回风口,中间是出风口,如果觉得偏冷,可以避开出风口。郊区线路由于多是高架站,所以乘客体感温度较低,早上出行的朋友建议多带一件厚衣服。

【建议】通往远郊区的线路应多考虑乘客舒适度

地铁车厢温度一直是网友讨论的热点。南京市乘客委员会委员郎亮表示,像 S7 往溧水方向,S9 往高淳方向的线路属于城际轨道交通。他也有类似的体验,地铁在城区段多数是地下站,温度较稳定。" 在地下,温度不会太冷也不会太热。如果没有制热,市民可以理解。" 而 S7 和 S9 这类通往远郊区的线路,绝大部分路段在室外高架站,特别是冬天,通风系统一打开,确实让人感到冷飕飕的。相关运营部门应考虑到这个因素,在车辆标准上与城区线路有所区别,多多考虑乘客舒适度。

相比于地铁,公交车的温度控制简单一些。据了解,南京公交实行季节调控,所有空调车每年 3、4、5、10、11 月实行春秋季优惠票价。但这并不是意味着,非优惠期就不开空调。车厢温度由驾驶员实时调整。哪怕是 3 月和 11 月突然降温,不论司机自己感觉到冷,还是乘客反映,仍然会打开暖气,保持车厢舒适度。

与南京周边城市相比,上海地铁部分列车有制暖设备,客服回应称,比如 1 号线部分列车可以制热的,并不是所有列车都有此功能;合肥地铁运营热线客服回应称,车厢内部是恒温控制的,夏天和冬天各有 4 个月需要制冷或制热,温度由工程师调试;而武汉地铁服务承诺中明确规定,列车内温度超过 28 ℃时开启空调,低于 5 ℃时开启电加热设备。

(编辑 张爱红)

相关标签

地铁 南京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