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全媒体 2019-02-28
壮观!上百鸬鹚飞临赤山湖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王维 记者 林清智)近日,镇江句容市赤山湖国家湿地公园出现有趣一幕:上百只鸬鹚在赤山湖著名景点断桥上空盘旋,它们 " 扎入 " 湖水中捕食之后,或是漂浮在断桥周围,或者落在断桥上休息,梳理、晾晒羽毛。断桥与栖息的鸬鹚相映成趣,在赤山的衬托下成为一道靓丽的自然景观。

一提起鸬鹚,很多人脑海中就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一叶竹排飘荡在河面上,悠然的渔夫头戴斗笠,手持竹篙,几只鱼鹰立在船头。鸬鹚也叫鱼鹰,在赤山湖里生活的野生鸬鹚主要是普通鸬鹚。

" 今年冬天飞来赤山湖越冬的鸬鹚,比往年明显多了不少。不仅如此,从去年 10 月份开始,鸬鹚的数量越来越多。"2 月 20 日,赤山湖管委会监测保护部工作人员周宜祥在手机上查看过 6 个监控探头后说道。

周宜祥表示,湖区的鸬鹚以前会分散在各个岛屿上,偶尔才会在断桥上栖息,今年它们格外喜欢集中在断桥附近。

鸬鹚选择断桥栖息是什么原因?鸟类专家解释说,这跟鸬鹚潜水捕鱼的特性有关。鸬鹚是潜水捕鱼的高手,它之所以能够在水中行动自如、轻松捕获食物,都与羽毛透水性强有关。通常情况下,水鸟的羽毛有很强的防水性,它们会经常整理羽毛,顺便把油脂涂抹在羽毛上;因此,出水之后,只需抖抖身子,水珠就从羽毛上滑落下来。然而鸬鹚没有油腺,羽毛不防水,每次下水捕鱼后,都必须要自行晾晒。而位于赤山湖内湖中央的断桥,与外界隔离、远离人群,恰好成为它们理想的栖息、晾晒场所。

那么以前鸬鹚为什么没有聚集在赤山湖?赤山湖管委会工作人员认为,这或许跟近年来内湖中鱼的种类、数目增多有关——以前它们需要不停更换捕食地点,现在停留在固定地点捕食就足够了。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每年的 10 月至来年的 3、4 月,都有上万只候鸟飞临赤山湖,将这里变成候鸟的天堂。它们从寒冷的北方出发,千里迢迢飞来赤山湖,或是路过,或是留下越冬,成为湿地里一道灵动的风景。在赤山湖湿地,除了可以观测到鸬鹚、白鹭、苍鹭、斑嘴鸭、红嘴鸥等常见鸟类,还能观测到白琵鹭、凤头䴙䴘、小天鹅等珍稀鸟类,也曾有专家观测到中华秋沙鸭和青头潜鸭等国宝级濒危鸟类。

近 10 年来,当地政府以保护、修复为主,重构为辅,实施了三岔湖退渔还湖、花兰墩湿地修复、白水荡湿地修复等湿地修复与保护工程,营造出良好的湿地生境,野生动物种类、数量不断攀升。在外环河面上,经常有近百只红嘴鸥嬉戏,它们有的在水面游弋,有的在低空觅食,甚至在盘旋过程中上演抢食大战。在花兰墩湿地的芦荡中,就有成双成对的凤头䴙䴘相伴 " 出游 ",还时不时地秀上一段 " 激情对舞 "。内湖四周的灌木与乔木顶端则几乎成了喜鹊的王国,每天清晨与傍晚,湖周鹊群翔集,场面蔚为壮观。

图片来源:通讯员 朱明 摄

(编辑 刘魏)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