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19-03-03
深晚报道丨一个故事一片钙,你知道《大曾画话》吗?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3 月 3 日下午,由深圳海天出版社主办的 " 我们都要诗意地生活 " 暨《大曾画话》新书分享会在深圳中心书城举行。

谁是大曾?如果你熟悉这个名字,是喜欢他充满情调的文人画,还是喜欢那些像 " 人生感悟钙片 " 的风趣小诗?

▲ 大曾

大曾现居长沙,湖南湘乡人,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曾多次举办个人书画展,也在国内多家报刊开设个人专栏。 其作品多次被 " 儒家大风 "" 洞见 " 等微信公众号推荐,一经发布,点击量迅速达到 "10 万 +",并被广泛转发,有网友评论:" 北有老树,南有大曾 "。

《大曾画话》是大曾的第一本诗画集,也是他的第一本精选作品集。大曾有诗云:当年多少荒唐事,如今都成下酒菜。老来无事细细嚼,一个故事一片钙。

他平凡可爱,有一套自己的生活智慧

活动当天,深圳出版集团副总经理、海天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聂雄前为活动致辞,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关山月美术馆馆长陈湘波与大曾为读者们奉献了一场精彩的对话。

▲ 聂雄前

诗画是大曾对人生和现实的表达方式。他画四季,画花鸟鱼虫、江湖天地。他笔下的一年四季充满情调,春季踏青赏花,夏季躲起来消暑,秋天登高赏月,冬天围炉聚饮。他笔下的花鸟鱼虫憨态可掬又不失灵动,小生命身上蕴含着小哲理。

▲ 大曾作品

他画世间百态,他也画老头,画朋友,画柴米油盐、人间烟火。如他的诗:" 想找老虎借个胆,对着老婆大声喊。可惜多年没借着,还是照样跪搓板。"

他笔下的老头平凡可爱又有一套自己的生活智慧,懂进退又有底线,调侃朋友也调侃自己,常常和朋友聚会但也常常独饮,心里偶尔偷偷怀念一下初恋情人但又深深感激老婆的辛苦和付出。比如他的诗:" 偶尔翻出一首诗,读来眼睛有点湿。不知当年为了谁,如此动情如此痴。" 让读者总能会心一笑。

总之,他用一种轻松、诙谐的方式,触摸到了人们那颗想要在俗世里伸长脖子透透气的心。

▲ 大曾与陈湘波对谈

陈湘波表示,大曾写的不是打油诗,而是用最朴实的语言讲述了内心深处的感情和感悟。在他的诗中,我们能读到大曾的率性以及入世的温暖。

寥寥几笔将故事变成钙片,而不是鸡汤

具体到《大曾画话》一书,这是大曾的第一本诗画集,收录了大曾进行书画创作以来的优秀作品一百多幅,邀请作家朱金泰、刘绪义从不同角度作序。大曾自己也在书中分享了他的创作经历和心得。

▲ 《大曾画话》 海天出版社

2019 年 1 月出版

大曾的画,寥寥几笔,把传统笔墨与现代元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呈现一个意趣盎然的画面。画的内容包括:赏花、饮酒等的闲情,调侃、自嘲等的自我观照,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等等。每幅画辅以一首风趣幽默的小诗。诗画组合,相得益彰。

大曾的真实身份是一名公务员,对于 " 如何平衡自己工作与爱好 " 的问题,大曾回答:" 我是一个上班族,工作是必须要种好的‘责任田’;工作之余有爱好,爱好则是自留地。工作是为了养家,爱好是为了养心,这两者都很重要。"

▲ 活动现场

对于画与诗的组合,大曾表示,自己并没有进行过画画的专业训练,非科班出身。只是自己从小有写写画画的爱好。2012 年之前,自己是书法写的多,画的少。2012 年之后,是画的多,写的少。

他先是幽默地自嘲 " 画不够,诗来凑 ",然后解释自己的真实用意:诗是对意境的解读。从有限的画面到无限的意境,需要一把钥匙,而诗就是打开一幅画意境的钥匙。

▲ 活动现场

作家刘绪义在书序言中写道:" 寥寥几笔将故事变成钙片,而不是鸡汤,这是大曾的本事。这本身就是一种悟透青年时人世的纷扰与执着,对壮年人生梦想的焦虑与现实的嘈杂常态的反思,对现实中身边那些习惯于做违背自己内心初衷之事的现象的否定,也是对自己如今能在身体的忙碌中品味心灵的淡定与自由的一种肯定。常慕高士游尘外,偶做街痞卧泥中。平生耻作名利客,活出真我自轻松。大曾的画与诗,就是一种现代人更好地审视自我、回归心灵的途径。"

附部分大曾作品:

▲ 春来草长篱笆低,黄四娘家花满蹊。

老夫欲学蛱蝶舞,时飞时停时东西。

▲ 屋檐不高常碰头,蜗居虽小自家楼。

平凡日子开心过,既无房贷也无愁。

▲ 我自山边走过,偶遇梅花一朵。

从此放心不下,花亦是否如我?

深圳晚报记者 李福莹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