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 岁的陈先生(化名)一年前发现自己的胃口变差了,简单吃点东西就感觉肚子胀,他自认为是消化不良,平时就买点健胃消食片吃。直到 2018 年 9 月身体出现暴瘦才去医院做了检查,查出是贲门癌。据了解,陈先生已经是家族里第四个查出癌症的,之后他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做了手术治疗。医生提醒,40 岁以上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群,一定要做一次胃镜检查,并定期复查。
三代人已有 3 人因癌去世
实际上,陈先生一家对癌症并不陌生。他十几岁的时候,外公就发现经常 " 胃有毛病 ",但一直拖着没去看,后来外公瘦的只剩皮包骨头,到医院检查出晚期 " 胃癌 ",没做太多治疗就去世了。陈先生有 4 个兄弟,他排行老三。大哥早年因车祸去世了,二哥 2005 年因为腹胀、腹痛到医院查出 " 贲门癌 ",由于发现得比较晚,虽然在郑州当地医院做了手术,但很快就去世了。2008 年时,他 82 岁的母亲被查出食管癌,发现的时候已经多发转移了,在当地医院做了食管支架,没过多久便去世了。
" 还是太大意了,真应该听医生话早点到医院检查。" 陈先生回想起来不禁有些后悔。之前胃难受时他也想到大医院做个胃镜,但一听说做胃镜很难受就作罢了。2018 年下半年,他的腹胀症状一直没有缓解,有时候还会有闷痛感,半年时间他的体重从 86 公斤降到了 70 公斤左右。去年 9 月份,他的妻子才拖着他到当地的一家大医院做了检查。检查结果让他非常沮丧——属于进展期的贲门癌。
千里寻医成功实施根治手术
由于根治手术难度较大,去年 11 月底,陈先生从郑州来到深圳中山七院,找到了国内治疗胃癌顶尖的团队——何裕隆教授团队。
经过认真细致的检查,CT 发现贲门病变侵犯胃壁肌层,累及胃贲门后壁全层,病变周边、小网膜囊、脾胃间隙、肝门部、腹膜后等多发肿大淋巴结。凭借多年胃癌根治术及淋巴结脉络化清扫的经验,同时排除手术禁忌症,多学科讨论后认为具备根治手术条件。
12 月 8 日,何裕隆团队顺利为陈先生实施了 " 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 ",将食管空肠吻合,并采用立体化脉络化模式清扫了腹主动脉旁、脾门淋巴结。经过术后的抑酸、抑酶和营养支持治疗,陈先生恢复良好出院。出院后,陈先生还要定期进行复查。
有胃癌家族史的要早做检查
胃癌是中国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高居第二位,仅次于肺癌。何裕隆教授指出," 胃癌不是一天形成的,是有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一开始可能是胃溃疡、胃炎等,后面慢慢变成增生、癌症。这个过程长达 10-15 年。" 由于胃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一旦感觉到疼痛、黑便等情况基本上已经到了进展期了。
何裕隆教授建议,40 岁以上人群一定要做一次胃镜,检查没问题隔个 3、5 年再做一次。高危人群尤其是有家族史的建议 1 年检查 1 次,有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不良习惯,或者有幽门螺杆菌感染也要注意。对于已经出现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等疾病的更要注意,越早发现,治疗效果越好。
此外,很多人一听到要做胃镜都很恐惧,怕过程太痛苦,这完全是误区,当前在熟练的消化内镜医师操作下,大多数人都可以较好地耐受消化内镜检查。对于有需要且没有禁忌者,在麻醉或适当的镇静镇痛下进行检查,可使患者的痛苦大大减轻甚至毫无知觉。近几年,又出现了胶囊胃镜这种检查方式,患者只要吞下一颗胶囊大小的胃窥镜,医生就能通过软件实时精确操控的体外磁场来控制胶囊机器人在胃内的运动,全面观察胃黏膜是否有病变,实现无痛无创、无麻醉。
▲何裕隆教授为陈先生实施手术
深圳晚报记者 周倩 通讯员 江清浩 陈鸿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