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19-03-04
深晚报道 |男子夜晚被车撞倒 过路护士救护 光明交警大队回应周边市民建议:将完善事发路口交通安全设施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深晚记者于日前接到市民爆料,称 2 月 27 日晚上 10 点左右,在光明区下村路和水贝路的十字交叉口,一名骑电瓶车的男子被过路小车撞倒在地,恰逢附近社康中心医护人员下班路过,及时协助社区联防队将其送医。据悉目前该男子经检查无大碍已出院,但深晚记者在走访事发现场时,收到周边居民反映,称发生这类情况并非首次,因为事发路口交通情况复杂却没有一处交通指示灯,深晚记者就此事采访相关单位,得到光明交警大队回应,将尽快部署完善该处路口的交通安全设施。

据了解,此次事发的十字路口,位于光明区下村路(南北走向)和水贝路(东西走向)的交会处,周边除了有多个工业园区,还有学校、居民小区、商铺和公园,居民和流动人员众多。

路过护士:下班偶遇车祸现场 上前救护助人脱险

3 月 1 日上午,深晚记者抵达位于水贝路的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光明)下村社康中心,见到了当晚参与施救的吴怡婷和李淑敏。

据吴怡婷回忆,当晚 10 点多钟她和李淑敏结束夜班离开,两人刚走出社康中心门口几百米,忽闻前方传来 " 砰 " 一声巨响,只见近十字路口处有一物陡然飞起数米高,后重重落在地面。当二人看出坠落的是一个人时,肇事的白色车辆已逃离现场,留被撞者趴倒在马路中间一动不动,其电瓶车倒在一旁。

据悉,当时正值附近工业园区的工人们下夜班,十字路口人走、车行不断,虽有人侧目,却没有人因此停步前去扶起被撞者。吴、李二人紧跑上前查看伤者,李迅速拨打 120 召救护车,吴则帮受伤男子翻过身来,见其面部、嘴角在不断往外渗血,赶紧为其处理伤口。闻讯赶到现场的下村社区联防队员疏导过往车辆避让,直到救护车抵达将伤者送医。

事后,吴、李二人联系了该男子被送治的宝田医院,通过该院护士确认了伤者并无大碍已出院,二人才放下心来。

周边民:希望事发十字路口能一处交通指示灯

深晚记者走访周边市民,从商铺老板口中得知,这样的事件并非头一次出现。

" 看到了,但也没办法去扶他,车子多,过路必须要快。" 目击现场的一位大爷说,并非无视有人被撞倒,而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家实在自顾不暇。

据周边居民反映,这处十字路口交通情况复杂,却没有一处交通指示灯,路灯也很昏暗。而且大小车辆均行经此路,尤其在上下班高峰时段,即使有义工维持交通秩序,还是无法避免人车磕碰的情况。

正午十二时许,深晚记者来到该十字路口,目睹四面八方的人流和车流奔涌而至,周边仅有几处提示往来慢行的标识牌。公交大巴、大小轿车、货柜车、泥头车和电瓶车等往来不绝,学生和工人们穿行在车流的间隙过马路。此外,在该路口以东的水贝路路段,一侧路面正被围挡施工,大小车辆仅能在未施工一侧路面的两条车道上缓慢往来,电瓶车则在 " 狭路 " 上与机动车并行。

" 这里一直没有红绿灯,如果能够装一个,感觉过马路还是会安全很多的。" 在附近工厂上班的杜女士说。她表示,自己上下班走这里有好几年了,没见这里装过交通指示灯,她和工友们刚开始也有点害怕,很久之后才掌握了过马路的 " 要领 ",就是要快、准、果断。

相关部门:将设黄闪警示灯临时疏导 后续加紧完善交通安全设施

3 月 4 日,深晚记者将市民建议转达给相关单位光明交警大队。

同日下午,光明交警大队相关负责人带队前往该处路口调研,现场核实该路口存在交通秩序差、交通安全设施不完善、无交通信号灯等安全隐患。同时发现,由于该路口有其他单位正占道施工,当下路况尚不适宜安装交通信号灯。

针对此情况,光明交警大队回应,将立即协调区交通局在该路口安装黄闪警示灯,用以临时维护此处通行秩序;已对违法占道施工的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开具整改通知书,责令其限期整改。督促其尽快恢复路口的正常通行条件,以便后续开展交通指示灯的建设工作;同时,将协调区交通局完善该处路口的交通标志和标线等配套交通安全设施。

深晚记者将跟进报道此事。

深圳晚报记者 刘云惠里

相关标签

交通安全 电瓶车 救护车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