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深圳建市 40 周年,而东门街道,这个地处罗湖区中部的街道办事处,是街道办事处中少有的与深圳市 " 同岁 " 的。该街道于 1979 年 10 月成立,原名人民路街道办事处,1999 年改名为东门街道办事处。
作为深圳市最早设立的街道办事处之一,辖区内的东门老街承载着 " 深圳的根 ",东门街道近年来提出了 " 文化提升是灵魂 " 的理念,致力打造街区独有的历史文化、商业文化、革命文化和街头文化。
街道尤其注重挖掘历史,设计了极具辨识性的 LOGO,让思月书院、东江游击队指挥部旧址纪念馆暨叶挺纪念馆等文化载体焕发光彩,使历史文化与革命文化相交融;同时街道还在东门老街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与市民热烈互动,让三百多年老街的商业文化和街头文化相得益彰。
此外,东门街道提倡精细化的城区管理,频繁进行的各类大型小型的环境提升行动,将东门街道锻造得更富人文精神,让始于 1688 年的老街更加 " 神采奕奕 "。值得一提的是,东门街道连续 7 年荣获全国商业街先进集体称号。
历史厚重
东门老街起源于 1688 年
《新安县志》记载,清朝康熙二十七年(1688 年),深圳墟已是当时新安县的一个著名的墟市。1979 年," 深圳 " 成为市名,深圳墟则改称 " 东门老街 "。
现今,东门街道请来设计师专门设计了东门的 LOGO,东门老街的灯杆、旗杆装饰都以硕大的繁体字 " 東 " 为主体,再加上 "1688" 的醒目数字设计,东门历史的厚重感在随处可见的个性 LOGO 里可见一斑,东门街道的辨识度由此大大提高。
在东门老街蹓跶,可以在东门文化广场细细欣赏巨大的青铜浮雕——老东门墟市图,50 平方米的艺术铜塑壁画,截取自清末民初老东门鼎盛景象一角,生动塑造了老东门的十几条街道、一百多个人物、几十个场景,展现当时的众生百态,世俗风韵,商贾行状,描述了老东门的百年变迁,勾勒了一幅由林立的店铺、熙攘的客流、曲折幽深的小巷、别具风韵的民居等组合而成的岭南民俗风情画。
老东门墟市图一侧就是 " 思月书院 " 了,书院规模并不大,但灰墙青瓦朱门,雕梁画栋,是典型的岭南民居。
" 思月书院 " 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过去是罗湖水贝村张姓家族为纪念先人张思月所修建的私塾,是深圳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现今,思月书院与老街融为一体,成为深圳国际摄影周及诸多绘画、书法、剪纸等艺术展览之地,成为市民在逛街时感受文化氛围的 " 打卡点 "。
经过人流熙攘的罗湖区东门街道南庆街 13 号,市民还会惊奇地发现一座博物馆。这里正是深圳博物馆分馆——东江游击队指挥部旧址纪念馆暨叶挺纪念馆,2017 年 12 月 28 日,经过升级改造,东江游击队指挥部旧址纪念馆重新对观众开放。该建筑曾为东江游击队指挥部旧址,属于深圳市文物保护单位,也授牌为东门街道党员活动基地。
纪念馆现有 " 叶挺将军与深圳 ",分为 " 北伐名将 抗战报国 "" 临危受命 深圳树旗 "" 抗战到底 影响深远 " 三个单元,包括百余幅历史图片及若干历史文物复制件,勾勒出叶挺将军的戎马生涯和抗战期间他与深圳的不解之缘,以及深圳地区艰苦卓绝的抗战历史。
▲东门街道公共安全办工作人员参观叶挺纪念馆。
其实,漫步东门,历史的印记随处可见,那些岭南风格的骑楼、古典的仿唐宋飞檐屋顶,还有诸多历史文化雕塑—— " 世纪钟 "、秤杆秤砣等,更有诸多再现东门老街古老历史风情的群雕共计 6 座,分布在老街各处。
还有一块位于地面的浮雕,总结了东门在深圳的地位,该处雕刻了厚重的文字:" 深圳起源于东门,东门起源于深圳墟 "。
▲东门老街新增的城市雕塑。
文化荟萃
东门老街文化活动精彩不断
几经朝代更迭、历史沧桑,老街人流熙攘依旧,商业文化浓郁,一代代商贾在这里起家,在这里生长发展壮大,成长为改革开放浪潮中的佼佼者,成为全国甚至世界瞩目的大企业。
留给普通民众的老街,是一个年营业额达 300 亿元,跻身全国十大繁华商业步行街区行列的老街,它也是深圳商贸业的一面旗帜,反映和引导着深圳的消费潮流和时尚。这里,国际、国内的知名品牌扎根扩张,日韩潮流文化更是吸引了诸多深圳年轻人纷至沓来。
除了浓郁的商业文化,还有思月书院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东江游击队指挥部旧址纪念馆暨叶挺纪念馆为代表的革命文化也在这里融合,东门街道尤其在街头文化方面投入极大、用力至深,让东门老街频频大放异彩。
去年 5 月 15 日,东门老街文化系列活动拉开了序幕,首场登台演出的是白红、郑玉兰、马丁等国家一级演员、二级演员,他们演唱的是来自安徽的地方剧种黄梅戏,坐下的,站着的,走着看的市民和游客摩肩接踵。
去年 6 月 29 日起,同在东门文化广场,另一股 " 文化清流 " 热烈开场。当天,"2018 民谣东门 " 系列专场音乐会吸引了近千市民围观、鼓掌、欢呼。专业歌手开唱之后,现场观众也纷纷登台嗨歌,赢得了不少掌声和欢呼声。2018 年 6 月 29 日起,每周五,19 场民谣陆续在东门上演,引来围观。
此外,全国街头架子鼓大赛、围棋国手进社区、快乐城区时代印记弹唱以及 " 同绘深圳梦,翰墨写东门 " 书画联展等活动,不断丰富着东门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活跃着街头文化氛围,提升了东门商业步行街影响力。
环境提升
东门老街景观综合提升持续推进
东门是老街,更随着时代不断追赶潮流,整体环境和景观一直在治理和提升。在上个世纪末的 1999 年,东门改造的 1.0 版本完工,东门焕然一新。
2016 年,罗湖区十大微片区交通和景观综合提升项目启动,其中就有东门老街片区工程。去年 6 月,东门老街片区交通和景观工程全部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完工,正式向市民开放。
▲慢行区域环境品质提升后的东门老街。
该工程重点改善了东门老街辖区慢行交通环境,在东门町广场南侧,一条长约 168 米的慢行街改造后标识标线清晰、实行人车分流,休闲步行区域约为改造前的两倍,街的两边还沿途增设了统一的灯柱,夜间照明更有气氛。
其实,近几年来,东门街道还注重给辖区做 " 减法 ",减少各类 " 垃圾景观 ",全面拆除辖区内废弃电话亭,消除沉闷的 " 无美感 " 宣传标语、广告牌,并通过设计奖励机制、市民评议机制,引导商家美化招牌门楣,引导各大商家进行内部营商环境升级,提升 " 颜值 "。如东门町美食街进行了整体设计翻新,因此还获评 " 中国特色商业街 " 称号。
东门街道还借鉴各地先进经验,导入新型业态,在新白马服装批发中心城引进设计师工作室和平台,推动匠人原创主题街区 DDM MALL 进驻百货广场,方海简约书吧进驻东门印象城负一楼等,构建文化时尚创意中心;东门街道还与区经济促进局合作,积极与华侨城、佳兆业集团对接,探索东门步行街转型升级新定位、新路径、新规划。
现今,罗湖区委区政府及东门街道的规划里,正计划启动东门改造 2.0 版本。在蓝图里,东门老街将以 " 潮 " 为理念,实施特色商圈升级计划,以市工人文化宫整体改造为契机,与华侨城等集团合作,综合运用城市更新、业态创新、文化复兴、整治翻新等方式打造特色文化创意街区。(易芬 罗文 任志国 文 / 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