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张海峰 通讯员 周海军)山清水秀的盱眙,植被丰茂,绿化覆盖面广,环境优雅,空气十分清新,是一个 " 会呼吸 " 的地方。网友纷纷留言表示," 组团到盱眙去深呼吸、数星星。"
盱眙县委书记梁三元说,盱眙探索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新制度、新机制、新体制,为生态文明建设厘清思路、找准路径,既扮靓生态环境又拓宽高质量发展之路,一张美丽中国的 " 盱眙画卷 " 正在徐徐展开。
△水墨天泉湖 颜世铭 摄
理念更新,催生 " 两新一高 "
盱眙县大自然新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水处理污泥综合利用的企业,在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期间,曾被作为重点信访件进行交办。企业痛定思痛,转变发展思路,新建高端环保装备研发和制造中心,从 " 后进生 " 一跃成为全县发展环保门槛高、创新能力高、产品附加值高、税收效益高的 " 四高型 " 绿色项目示范典型。
" 盱眙经济发展起步晚,但发展理念不能落后,必须牢固树立抓环境就是抓发展、抓生态文明就是抓转型升级的理念。" 梁三元表示,盱眙是淮安市自然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环境质量最优的地区,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的战略资源、就是生产力和区域最大竞争力的理念,已深入全县干群心中。
这一理念不断倒逼产业转型,全县绿色经济体系初步构建。强化 " 绿色 " 招引,做强绿色产业,以凹土、磁材为代表的新材料,以风电、光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以紧密轴承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 " 两新一高 " 主导产业,成为全县经济新的增长极,占全部工业总量的三分之二,成为 "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 的生动实践。
制度设计,保驾 " 生态优先 "
生态优先要成为一致行动,制度设计尤为关键。盱眙在全市率先对年度目标实施差别化考核,将乡镇(街、区)划分为优先发展、重点发展和生态发展三类,先后建立生态准入、生态监察、生态补偿、红线区管护问责等一系列制度。盱眙县县长朱海波说,硬性的制度叫停无序发展、低效发展,各乡镇(街、区)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各展所长。
深秋,位于黄花塘镇的 300 亩荷花基地,引来一批批客人前来采摘秋莲。退伍军官蔡海林看中这里的绿色优势和绿色潜力,投资近千万元承包土地 2273 亩,发展融文化创意、民宿民俗、红色基地、农业生产、菌菇栽培五大板块于一体的田园绿色综合体项目,一年来逐渐打响了 " 红色黄花塘 " 旅游品牌。
一面是差别化考核,一面是严格的准入制。结合实际,盱眙制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明确限制和淘汰类产业目录。对属于限制类的新建项目禁止投资、禁止审批,今年以来否决项目 36 个。
△多彩多姿铁山寺 朱美华 摄
" 智慧 +" 平台,打响绿色品牌
盱眙聚合资源,利用大数据,技防、人防并举,监控、监管并重,走出科学治污、信息治理的新路径,打响智慧环保新品牌。
一个平台连到底。走访该县重点企业的环保治理设施和排污口,监控视频和独立电表格外醒目。县环保局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研发了智慧环保系统,成立环保指挥中心,围绕产污点、排污点、风险点,布局在线监控 89 路、视频监控 1100 余路,设置 " 蓝天卫士 "80 台," 地、天、空 " 全域监控、实时监测。
一张网格管到底。新建的村、镇、县三级网格化监管体系,将全县 256 个村居、社区分成 1120 个网格,全部接入智慧平台。全县 1376 名网格长和网格员,发现问题随时上传指挥系统,变条线检查为综合巡查,变 " 不告不理 " 为主动发现。今年以来,共化解属地环境案件 840 多件。
一类队伍查到底。按全县地域特点,将环保执法队伍划为四个片区,对片区内的环保问题快速响应、精准打击,今年共出动执法人员 1300 人次,检查企业 390 多家,实施行政处罚 151 件,罚没金额 1223 万元,执法成效全市第一。
" 智慧 +" 环保品牌,不断刷新盱眙高颜值。盱眙划定生态红线区域面积 729 平方公里,占全县国土面积的近三分之一,是全省面积占比最大、生态控制最严的县份之一。
良好生态,释放富民红利
作为江淮生态经济区的重要板块,盱眙良好的生态红利日益显现,良好的生态优势正加速转化为发展优势。
今年 42 岁的段德峰,被 " 山湖一线牵,平水拥两边 " 的盱眙所吸引,2015 年来到盱眙种植水稻、养殖龙虾。3 年不到,养殖面扩大到 1500 亩。现在,推行 " 公司 + 农户 " 模式,企业为 500 户农民提供技术支持,覆盖面积近 8 万亩。
生态兴农,盱眙在探索中走出新路。县农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全县虾稻共生面积约 33.9 万亩,盱眙龙虾品牌价值高达 179.87 亿元。" 全国食客偏爱盱眙龙虾,与盱眙生态优势密不可分。盱眙是中国首批全国生态示范区,好水出好虾,这块金字招牌贡献出巨大的社会公信力和美誉度。"
生态富民,龙虾仅是个案。盱眙做实全民生态,把绿色生态作为老百姓最大的福祉。新建 9 个公园,打造城市精品公园绿地格局,居民出行 300 米就可步入绿色空间,形成步步见绿、路路有景的城市道路绿化新格局。投入近 10 亿元将各乡镇污水管网从中心集镇向四周延伸,16 个乡镇的污水处理厂全部建成投用。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