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全媒体 2019-03-08
“最高难度”任务:他在4700米高原种下绿叶菜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陈为国 王婷 记者 宗青 王益 / 文 何刘 / 摄)还有 5 个多月,段玉平就要结束在西藏阿里改则县的工作,回到江苏。2016 年 7 月,他代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到改则县对口支援。对于他来说,这三年,既长且短,当最初难熬的适应阶段过去,他渐渐融入到当地,时间变得飞快起来。

△段玉平参加党代会被选为县委常委

提到离开,尽管段玉平竭力让自己看起来很平静,一贯语速很快的他突然顿了一顿," 即使回来,我和改则也不会断了联系。" 那里有他参与建设的蔬菜大棚和红色旅游基地,有他资助的 " 女儿 " 其美卓玛与更多的孩子们,有并肩奋斗的领导和同事,以及淳朴如西藏天空的百姓 ……

日前,现代快报记者专访段玉平,一位勤奋淳朴且相当执着的普通党员干部。他用力发光的样子,让他看起来又不那么普通。

看到援藏干部选派通知,他毫不犹豫报了名

△段玉平给县里干部上党课

2019 年春节后不久,段玉平休假结束回改则。出发前,女儿段一诺叮嘱他," 您要坚持,我和妈妈不会拖后腿 ",然后就去上学了。段玉平心里很不舍,想和女儿一起吃午餐,但是她没答应。现在,每天放学后自己去托管班,吃饭、写作业、等妈妈,已经成为段一诺的日常,她习惯了爸爸不在的日子。

段玉平心里很愧疚," 但总有一天,女儿会明白我。" 对于他自己而言,去改则也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决定。出生于 1975 年的段玉平,已经四十出头,这个年纪不仅有热血和抱负,还有家庭责任,但是看到中组部发出的援藏干部选派通知后,他第一个报名。

段玉平出生于湖南一个山村,家境贫寒,一路走来,受过身边人太多帮助。大学时,他突发阑尾炎,没有钱交手术费,是班上同学给他凑足了钱,班长还作为家属签字。等到毕业时,又是靠着同学的帮助,才缴清学费,拿到毕业证书。在他心里,攒积着谢意,想等到能力所及时,回馈给需要的人。

△到糌粑加工厂检查

" 这是一个回报的机会。" 段玉平决定去改则。妻子徐天凤一贯支持他的任何决定,但是这次却有点犹豫,改则太远了,又是平均海拔 4700 多米的高原,一年中有 200 多天都在刮七级以上大风," 我实在担心他的身体 "。

事后证明,妻子的担忧是正确的。改则距离拉萨还有 1100 多公里,过了九月就入冬,冬季长达 8 个月,干旱少雨,全年降雨量不足 200 毫米,氧气含氧量仅有平原的 60%。如此恶劣的环境,让一贯雷厉风行的段玉平一下子 " 佛系 " 起来了,因为缺氧,连大声说话都使不上劲儿。也因为长期缺氧,段玉平的记忆力衰退,视神经衰弱,左心房左心室肥大、三尖瓣血液回流 …… 但身体的病痛,从未击垮他援藏的决心。

在之前的四十多年里,段玉平从没想过会与改则这个地方发生关联。直到他去了那里,才发现自然环境之恶劣,真正到了危及生命的地步。2018 年 9 月,因为水电站维修,县里连续停电 16 天,制氧机没法工作,缺氧让段玉平的身体感觉很不适。为保险起见,他交给同事一把宿舍的钥匙,拜托他每隔几个小时就给自己打个电话,万一出了意外,可以及时被发现。

经历过内心最惶恐的 16 天,段玉平说," 将来再回移动公司,工作压力再大,也没有过不去的坎了。" 这也是此行的收获之一。

帮建革命纪念馆,铭记一段历史

当段玉平渐渐适应了高原反应,他爱上了那里,淳朴的当地人成为他的亲人,在改则,他想的最多的是 " 长远 ",地区发展、人民幸福,都在他的 " 长远 " 里。

到达的当月,他去参观先遣连革命遗址,得知一段英雄历史—— 1950 年 8 月,根据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原西北军区王震将军派出 136 名官兵,组成 " 进藏先遣连 "。从新疆和田出发,行军一千多公里,翻越巍巍昆仑山,到达今天改则县先遣乡原所在地 " 扎麻芒堡 ",将五星红旗插到藏北高原。由于高原反应和补给中断,先后有 63 名官兵壮烈牺牲。

一腔热血的段玉平听了,很想为这段历史做点事,将历史以具象的形式留下,让那些为改则牺牲过的人,不会被这片土地遗忘,精神也会被传承。他分管县里的旅游,便想结合红色旅游的主题来做规划。

但是,在茫茫人海中找到当年的人,搜集到相关历史资料,都非易事。段玉平的倔劲再次上来了。2017 年 6 月,他从阿里军分区得知,还有一名叫王兴才的战士健在,但不知他在什么地方。为此,段玉平多次辗转打听,走了很多的路,拜访了许多部门,还请当地公安机关和新疆喀什移动公司予以协助。最终,核实到这名战士正在喀什。

段玉平当即带人飞往当地,对英雄进行慰问和采访,随后又分别到相关部门拜访,获得了大量历史资料和未公开过的宝贵照片,并获得 50 万元拨款,帮助建设改则县先遣连革命纪念馆。

克服重重困难,把绿叶菜端上百姓餐桌

△与物玛乡根琼村村长合影

在段玉平身上,透着他少年时期苦读的勤奋劲儿,以及可能来自遗传的倔强,他相信自己的一双手,相信群众,带着一点天真和更多信仰,相信可以改变点什么。

入户走访调查时,段玉平发现当地百姓的餐桌上几乎没有绿色蔬菜,他决定利用中国移动的援藏资金,启动蔬菜大棚的建设。在高原上种菜,连当地干部都表示不可思议,改则县旅发委主任张亮接受采访时说," 当时段县长要带领大家种蔬菜,我们认为不可能的,但是他做到了 "。

10 万年前,改则是大海的海底,全是沙土和冻土,下的雨、浇的水都留不住,完全不适合植被生长。就算长出来的草,也只有小小一株,当地的牛羊因为吃不饱肚子,长得特别慢。这样的自然条件,根本不适合蔬菜种植。

仅凭一腔热血,不足以解决全部的问题,段玉平做工作,自有一套方法。他习惯于将大的目标拆解成小的任务,化繁为简,逐项攻破。这些方法也被他教给当地的同事,改则县环保局局长扎西达瓦说," 段县长教会我们好的工作方法,感觉工作不再像以前那么难。"

建蔬菜大棚,总共分几步?首先解决土壤,然后盖大棚,最后试种,只是这每一步都困难重重。

项目团队先挖掉约一米五深的冻土,打上水泥桩子,再从八百多公里外的日喀则运回上千立方的土,加上河里的泥巴和当地的羊粪,填入挖好的坑中,初步形成适合植被的土壤环境。

为了保证棚内的温度(改则的年平均气温为 -0.2 ℃,且昼夜温差很大),大棚使用两层塑料膜后,还需加盖棉被。特制的棉被要用电动机鼓风来铺盖,但是全县仅有一个 500 千瓦的小型水电站,极度缺电,电动机压根没法工作。

2017 年年底,终于解决所有问题,开始试种蔬菜,前后总计用了近 7 个月时间。采访中,段玉平跟现代快报记者开玩笑说,有九个字可以形容湖南人,那就是 " 吃的苦、耐的烦、霸的蛮 ",他自己就是这样的人。

守到第一批芹菜和西葫芦等蔬菜出棚,那种欣喜和激动,段玉平毕生难忘。后来,白菜、茼蒿、菠菜等绿叶菜也陆续走上改则人民的餐桌,记者从当地了解到,如今县里的平均菜价下降了 20%。之后,中国移动还将继续投入资金和人力,在现有 9 个棚的基础上,再建 20 个大棚,总投资金额为 5000 万元,基本满足全县人口的蔬菜需求。据悉,中国移动三年 6875 万元援藏资金的 80%,都投向了民生领域,百姓的生计要放在首位。

△植树造林

如今,改则这块 10 万年前的海底,有了自己的 " 植树造林月 "。" 全县干部群众撸起袖子齐出动,在家门口、院子里、公路边,种草种树 ",段玉平介绍说。在他身上,始终能看到奋斗的热情和行动力,他相信,青藏高原、羌塘腹地一定可以青山翠绿,成为祖国稳固的生态安全屏障。

跑烂几双鞋,亲自把捐赠物资送到孩子手中

△察布乡小学校长向段玉平授牌

在段玉平的 " 长远 " 里,不仅仅是种菜这一件事,他想得最多的是孩子和教育。

出生于山村,是读书改变了他,甚至整个家庭的命运,段玉平深知教育对个体命运和整个地区的重要性。因此,在改则的这几年,虽然不分管教育,但他从来没有放下过学校和孩子,在段玉平心里,这些才是贫困地区的希望。

△跟藏族女儿其美卓玛一家过中秋节

有一次,段玉平在街上看见正在捡纸箱回去烧火的其美卓玛,打听得知这个孩子的家庭十分困难,爸爸离家出走,妈妈是残疾人。和改则县完小的次仁欧珠副校长一起家访时,段玉平留意到卓玛家的门板上,歪歪扭扭地写着 " 爸爸我们想你 "" 妈妈我们爱你 "。他鼻头一酸,想起自己的孩子,当场认了其美卓玛做干女儿,帮助她生活和读书。

卓玛没有辜负段爸爸的期望,从一个自卑的孩子变得活泼开朗,最近一次考试,在普通班级近 200 个学生中排名第一。段玉平高兴地在朋友圈里发布了这个喜讯。

在次仁欧珠副校长看来,段县长对教育的重视,不只关系着一个孩子,还关系着一个家庭,甚至整个地区。段玉平常常强调 " 孩子们就是一个地区的未来 "。在改则,几乎没有学生不认识他,这个县长往学校跑得实在太勤了。

△给先遣乡小学捐赠柴油发电机

段玉平看到学校的消毒柜和洗衣机,因为没有电而成了闲置的摆设,立即发动家乡的亲友和同事进行捐赠,很快,柴油发电机到位;看到贫困家庭的孩子,因为贫困,读不了书,他再次号召大家捐资助学。

△ " 杰瑞励志奖学金 " 发放仪式

经过努力,段玉平先后联系到江苏移动南京分公司团委及连云港分公司团委等十多家单位,对口支援改则县,为学生捐赠衣物、运动器材、文具用品等物资;用江苏爱心企业的捐款设立 " 杰瑞励志奖学金 ",勉励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组织优先将孤儿、单亲家庭、父母丧失劳动能力等贫困学生登记造册,联系爱心企业、亲朋好友,动员大家认领帮扶。截至目前,共有 140 多名爱心人士,资助贫困学生超过 320 余人次,捐款达 43 万多元,捐物 60 多万元。

2019 年春节前夕,段玉平回到江苏休假,但是并没有好好休息,他的妻子徐天凤对记者说," 每年都在为捐资助学奔忙,第二年说今年已经第二年了,一定要把捐助干好,今年说已经都最后一年了,一定要把捐助干好 "。

△给孩子们捐围巾等保暖衣物

段玉平的坚韧体现在每一件他做过的事情上。每来一批物资,无论多远的乡镇,他都会亲自送到被捐赠的孩子家中。但是改则实在太大了,远的乡有 200 多公里,为了这项分管以外的工作,他前后跑烂了几双鞋。

段玉平觉得这些苦吃得很值,因为他深知贫困更苦,希望孩子们可以通过读书,看见更大的世界,有一个好的前途。这是一个党员干部的期望,更像是父亲般的深情。

朋友圈里发满 " 改则 "

△ " 六一 " 儿童节段玉平与孩子们在一起

" 事非经过不知难 ",这是段玉平在采访中反复说的话,但是这些难处并没有压垮他。在改则,他打造了红色旅游,将绿色蔬菜端上百姓餐桌,深耕地方教育,希望以教育促发展 …… 段玉平爱那片土地,爱得披荆斩棘,十分认真。

如果说,段玉平最初决定去改则,是要以一己之力回报社会,那么,眼下他有了更宽广的视野,对党员干部的责任与担当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员领导干部的诸多要求中,令段玉平印象最深刻的一条。他说," 要记得自己是百姓出身,一个岗位就是一份责任与承诺,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就要有担当和作为 "。

段玉平在朋友圈里记录了在改则县生活和工作的点点滴滴,其中,有他的藏族 " 女儿 " 取得了好成绩,有他种植的青菜终于显露绿意,还有他对改则的新年祝愿,及对自己今后工作的要求。

一个新时代的好干部,源源不断对他人和社会释放出善意,在他们的身后,有着与贡献相对应的付出甚至牺牲。段玉平以行动,将中央对党员干部的严格要求做了落地,于他而言,艰辛一定会有,成绩也斐然,路依然很长,奋斗永不间断。(受访对象提供图片)

(编辑 王鹏)

相关标签

高原 中国移动 植树造林 电动机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